[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电机的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8895.8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69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艾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神驰通用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8 | 分类号: | F01N13/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2560 重庆市铜***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消声器 上盖 下盖 通风道 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 隔板安装 隔板焊接 紧密贴合 生产效率 生产周期 通风孔 消声 节约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器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发电机的消声器,包括上盖、下盖、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依次安装于上盖与下盖内;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一隔板的四周紧密贴合,中间设有通风道,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均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上盖之间设有通风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下盖之间设有通风道。通过将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安装在上盖和下盖内组合形成消声器,从而不需要再通过将隔板焊接达到消声降温的目的,节约了生产时间,因而降低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器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发电机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发电机中自然要安装用于消声的消声器,这样的消声器一般是利用贯通消声器主体的多个螺栓安装在发动机主体上,为了提高消声器主体上基于螺栓形成的紧固部分的强度,且使刚流入消声器主体内的废气流向规定方向,最后从出气口排出。
现有的技术中,如图1所示,在消声器的下盖(2)上焊接有三块隔板,在第一块隔板(10)上焊接设有通风管(14)连接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第二块隔板(11)上设有格栅,通过格栅风从第二腔室(7)流入第三腔室(8),第三块隔板(12)上设有两根通风管(14),进而风从第三腔室(8)流入第四腔室(9),第三块个隔板(12)上还设有一根出气管(13),出气管的另一端穿出下盖(2)后排出。现有的消声器通过焊接三块隔板实现降噪降温,因此需要在下盖(2)上焊接隔板、通风管和出风管,因此需要事先对焊接位置进行定位然后在焊接,因而增加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需要先对隔板进行定位然后在进行焊接从而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发电机的消声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发电机的消声器,包括上盖、下盖、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上盖、下盖将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压合在中间;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一隔板的四周紧密贴合,中间设有通风道,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均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上盖之间设有通风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下盖之间设有通风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隔板包括边框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边框中间,所述连接部的纵向截面呈W形。现有技术的消声器由于第一快隔板与下盖是平行的,因此风进入第一腔室后就会被第一块隔板发射回与第一块隔板平行的下盖侧面上与进风口的风形成冲撞,使得风不能良好的流通。本申请提供的连接部的截面呈W型,当从导风罩进入消声器内的气体经过W型的连接部的反射后会流入下盖底部不会反射回进风口处,因而不会与进风口的风形成冲撞,能保证气体良好的流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的连接处低于边框。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形状结构一样,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二弧形凹槽的连接处低于边框,这样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边框紧密贴合后中间可以流通气体,气体可以从第二弧形凹槽流入第一弧形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下盖上设有进风口,所述上盖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二隔板的通风孔位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将第二隔板上的通风孔设在第二弧形凹槽远离进风口的那一侧可以延长气体在第二隔板与下盖组合形成的气流通道距离,能更好的对气体进行降温降噪。并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组合后,第一隔板的通风孔与第二隔板上的通风孔位于相对的位置上,气体就从第二隔板的第二弧形凹槽流入第一隔板的第二弧形凹槽又延长了气体在消声器内的流通距离,能更好的对气体进行降温降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的弧度α为45-60°。如果α的弧度小于45°则,第一弧形凹槽内的空间变小,减小了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容纳空间;如果α的弧度过大,就达不到将气体经过反射后反射到下盖的底部的目的,弧度过大会将气体反射到进气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神驰通用动力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神驰通用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88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尾气循环法兰接头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水路循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