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节能高压变频用油浸式整流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8094.1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9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潘海艳;魏克普;于海东;李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华冶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绕组 移相绕组 油浸式整流变压器 高压变频 基本绕组 新型节能 依次递减 绕制 同心 线规 低压基本绕组 低压绕组结构 本实用新型 变压器输出 发热现象 上下布置 同一水平 绕组线 漏磁 屏蔽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节能高压变频用油浸式整流变压器,多个低压绕组按不同的移相角度由上至下排列,所述的多个不同移相角度的低压绕组中,每个移相角度的低压绕组均为两个,两个相同移相角度的低压绕组上下布置。每个基本绕组和与其对应的移相绕组为同心绕制,基本绕组和与其对应的移相绕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移相绕组位于内侧,基本绕组位于外侧。多个由上至下排列的低压绕组的导线线规由上至下依次递减2‑3%。采用水平同心绕制的低压绕组结构和绕组线规的依次递减的设计方案,解决了高压变频油浸式整流变压器的漏磁在低压移相绕组和低压基本绕组之间的屏蔽发热现象和变压器输出负载的不平衡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变频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节能高压变频用油浸式整流变压器。
背景技术
高压变频用变压器采用低压侧移相,这类变压器脉波数较多,通常都在36脉波及以上,因此变压器低压侧绕组数量较多,一般都在6个绕组以上,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变压器还存在如下缺陷:
1、如图1所示,原来的低压移相绕组和低压基本绕组纵向排列,因为低压移相绕组和低压基本绕组为纵向排列且数量较多,造成各个绕组处于不同的漏磁场位置中,容易造成漏磁在低压移相绕组和低压基本绕组之间的屏蔽发热现象;
2、此类变压器不论最上面的绕组和最下面的绕组都采用同种线规,但变压器上层油温度远高于下层油温度,所以随着变压器油箱高度的降低变压器绕组的温度也逐渐降低,以往设计时不论上层绕组还是下层绕组全部采用同一种导线规格,这样不仅造成了材料的浪费,而且因为低压移相绕组和低压基本绕组为纵向排列且数量较多,造成各个绕组处于不同的漏磁场位置中,各个绕组的阻抗必然不同,又因为上层绕组与下层绕组采用同一种线规,也就无法调整各个绕组的阻抗,势必造成变压器输出负载的不平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节能高压变频用油浸式整流变压器,采用水平同心绕制的低压绕组结构和绕组线规的依次递减的设计方案,解决了高压变频油浸式整流变压器的漏磁在低压移相绕组和低压基本绕组之间的屏蔽发热现象和变压器输出负载的不平衡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节能高压变频用油浸式整流变压器,包括铁芯和绕制在铁芯上的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所述的低压绕组包括多个不同移相角度的低压绕组,每个低压绕组均包括基本绕组和与其对应的移相绕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改进之处在于如下:
(1)每个基本绕组和与其对应的移相绕组为同心绕制,基本绕组和与其对应的移相绕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移相绕组位于内侧,基本绕组位于外侧。
多个低压绕组按不同的移相角度由上至下排列,所述的多个不同移相角度的低压绕组中,每个移相角度的低压绕组均为两个,两个相同移相角度的低压绕组上下布置。多个由上至下排列的低压绕组中,移相角度由上至下分别为+20°、0°、-20°。
(2)多个由上至下排列的低压绕组的导线线规由上至下依次递减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原来的低压移相绕组和低压基本绕组纵向排列,改为低压移相绕组和低压基本绕组水平同心式放置,避免了漏磁在低压移相绕组和低压基本绕组之间的屏蔽发热现象;
2、区别调整上、下层绕组导线线规,依次向下递减2-3%,使各个绕组阻抗接近相等,平衡变压器输出负载,增加变压器运行可靠性;
3、因上层绕组温度高于下层绕组温度,区别调整上、下层绕组导线线规,依次向下递减2%,可以节省变压器材料,缩小变压器体积,节约变压器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华冶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华冶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80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