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油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2674.X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7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武磊;张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德华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17/08;E21B19/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张义 |
地址: | 30035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套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油套管,包括接箍和管子,所述接箍和管子材质采用镍基合金。油套管采用镍基合金从根本上解决了CO2和H2S在井下环境中共存时对碳钢油套管的腐蚀,提高了产品性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钻采管材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油套管。
背景技术
在石油工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油井气钻采作业向更大井深、更高压力和温度、更苛刻工况条件的方向发展以及石油钻采工艺技术自身的进步,石油专用管常用的API标准螺纹接头,已难以满足油田的开发要求。虽然API圆螺纹有比较优良的密封性能,但其螺纹部分的连接强度却只相当于管体部分的 60%~80%,而API偏矩形螺纹尽管螺纹部分连接强度较高,但密封性能不理想。所以,世界各大石油专用管制造厂都致力于开发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更优越的特殊螺纹油井管。
随着石油开采逐渐向深井、大斜度井发展,井况变得复杂苛刻,特别是CO2和H2S在井下环境中共存时对油管钢的腐蚀是当前油套管失效主要原因,这些问题都是大口径套管使用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油套管。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油套管,包括接箍1 和管子4,所述接箍1和管子4材质采用镍基合金。
其中,还包括:承托装置2和吊卡3,其中,所述承托装置2,包括:承托环6和推力轴承7,所述推力轴承7套接在管子4外侧,所述承托环6上端为喇叭口形状,并包裹于推力轴承上动圈上部,其材质采用硬质橡胶,所述推力轴承7与吊卡3连接,所述吊卡3与所述管子4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承托环6上端为喇叭口夹角a=120°。
其中,所述吊卡3设置的轴承孔直径D减去推力轴承7外径d的差为 0.01mm-0.03mm。
其中,所述接箍1承载面5宽度t=3.175mm-4.175mm。
其中,管体外螺纹段前端设置了密封面,其表面粗糙度Ra=0.4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油套管采用镍基合金从根本上解决了CO2和H2S在井下环境中共存时对碳钢油套管的腐蚀,提高了产品性和质量;
2、承托装置中推力轴承和承托环设计,使接箍承载面和吊卡从动摩擦旋转接触,变成静摩擦间接连接,大大减轻承载面的磨损破坏,也提高了上卸扣速度效率;橡胶承托环喇叭口设计有利于引扣对扣;
3、油套管采用镍基合金材质,虽然可以防止CO2和H2S对油套钢管的腐蚀,但其使用环境要求高,特别是不能与钢铁接触,否则会“铁腐蚀”,但橡胶材质的承托环将油套管与钢铁材质的吊卡隔离,解决了此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承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橡胶承托环放大示意图;
图中:1.接箍,2.承托装置,3.吊卡,4.管子,5.承载面,6.承托环,7-推力轴承,a喇叭口夹角,D轴承孔直径,d推力轴承外径,t承载面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如“相连接”、“相连”等,既包括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包括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德华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德华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26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织带锁扣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脂肪过滤筛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