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气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1855.0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6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廷刚;李林;孙永宝;卢健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1R4/66 |
代理公司: | 44217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金属机壳 弹性导电连接件 铜皮 电气设备 本实用新型 内表面 表贴 焊接 自动化组装 导电连接 接地螺丝 金属外壳 组装过程 接地 气密性 上表面 下表面 上铺 垂直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包括金属机壳、位于所述金属机壳内部的电路板和弹性导电连接件;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铺设有铜皮,所述弹性导电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表贴方式焊接在所述铜皮上,所述弹性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弹力抵靠在所述金属机壳的内表面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一端以表贴方式焊接在电路板的表面的铜皮上、另一端通过弹力抵靠在金属机壳的内表面的弹性导电连接件,使得电路板的铜皮与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导电连接,在整个电气设备组装过程中无需再打接地螺丝对电路板进行接地,提高了自动化组装水平,同时保证了金属机壳的气密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般电气设备中,为防止静电干扰和电磁干扰,需将电路板的参考地与设备的金属机壳(该金属机壳通常直接或间接接地)导电连接,从而实现电路板的接地,以包括内部电路。
目前,为实现电气设备内部电路板与金属机壳导电连接,通常采用如下方式:
(1)螺钉紧固的方式,即通过金属螺钉将电路板表面铜皮(焊盘)与金属机壳直接连接起来。但该螺钉紧固接地方式,虽然可以保证电路板与金属机壳可靠的导电连接,但通常会对金属机壳的完整性造成破坏,金属机壳在上述金属螺钉连接处的气密性很难保证。
(2)过盈配合的方式,使电路板的表面铜皮与金属机壳直接连接。但该方式存在这样的问题:当电路板上有多处铜皮需要与金属机壳连接时,因电路板及金属机壳加工公差导致导电连接的一致性较差,无法保证多处铜皮都能与金属机壳可靠连接。
(3)通过导电线缆或导电型材的方式,即通过导电线缆或导电型材将电路板表面铜皮和金属机壳连接。导电线缆或导电型材与电路板或机壳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钉紧固、焊接或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但采用导电线缆或导电型材同样会带来气密性问题、可靠性问题,并且还将带来加工困难以及自动化装配困难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上述螺钉紧固接地方式破坏金属机壳完整性,过盈配合接地方式一致性和可靠性较差,以及导电线缆或型材的可靠性、气密性性较差,加工、装配困难等问题,提供一种电气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包括金属机壳、位于所述金属机壳内部的电路板和弹性导电连接件;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铺设有铜皮,所述弹性导电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表贴方式焊接在所述铜皮上,所述弹性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弹力抵靠在所述金属机壳的内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弹性导电连接件为弹性簧片,所述弹性簧片包括首尾相连的支撑段、弹性行程段和限位段,所述支撑段为由一段金属片弯折成的带有缺口的矩形结构,所述弹性行程段为由一段金属片来回弯折而成波浪形结构,所述限位段由一段金属片构成;
所述矩形结构的底部金属片通过表贴方式焊接在所述铜皮上,所述矩形结构的顶部的金属片与所述波浪形结构的底部金属片相抵接,所述波浪形结构的顶部金属片通过弹力抵靠在所述金属机壳的内表面上,且所述波浪形结构的顶部金属片与所述限位段的金属片连接并垂直于所述限位段的金属片。
优选地,所述弹性簧片的所述支撑段、所述弹性行程段和所述限位段由同一条金属片弯折而成。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铺设有多个铜皮,所述金属机壳内包括与所述多个铜皮对应的多个弹性导电连接件;
所述多个弹性导电连接件的一端分别通过表贴方式焊接在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铺设的多个铜皮上,所述多个弹性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弹力抵靠在所述金属机壳的内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铺设有铜皮,且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铺设的铜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正投影区域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18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