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双层胶囊内镜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4334.2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1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涛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05 |
代理公司: | 31350 上海联科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旭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核 工作模块 天线组件 上端 本实用新型 壳体内部 内核壳体 双层胶囊 可重复 外壳体 内镜 镜头 电池 无线收发模块 图像传感器 侧面间隙 电性连接 方便拆卸 经济负担 双层壳体 透明结构 光学窗 体内部 天线 开口 体内 回收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双层胶囊内镜,包括外壳体和内核,内核套装在外壳体内部且与外壳体内侧面间隙配合,内核包括内核壳体,内核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池、工作模块和天线组件,电池分别与工作模块和天线组件电性连接,工作模块包括镜头和PCB板,镜头通过图像传感器与PCB板连接,天线组件包括无线收发模块和天线;工作模块位于内核壳体内部的最上端,内核壳体上端设置有开口或光学窗,外壳体的上端对应镜头的部分设置为透明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重复使用的双层胶囊内镜,采用双层壳体,方便拆卸将内核回收以便重复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囊内镜,尤其涉及一种降低使用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可重复使用的双层胶囊内镜。
背景技术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我国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高发国家,发病率占全球42%,仅胃癌每年就新增40万,居全球首位。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排名前六位中,胃肠道恶性肿瘤占据“半壁江山”,其中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分列第2、5、6位。但是,与此同时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却远远落后其他国家。以日本为例,他们每年接受胃镜检查的人数占到1/8,而中国十几亿的人口大国,每年只有约3000万人做胃镜检查。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胃肠镜的检查费用虽然不高,但会带来明显的不舒适感;而目前胶囊内镜的检查虽然舒适,但胶囊内镜内主要电子元器件制造成本高,且为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导致胶囊内镜检查费用相对高昂,以色列GI公司的M2A胶囊内镜检查的费用高达8000元到1万元左右,国产胶囊内镜检查费用也在3000元到7000元,以致普通工薪阶层难以承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双层胶囊内镜,使用成本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双层胶囊内镜,包括外壳体和内核,所述内核套装在所述外壳体内部且与所述外壳体内侧面间隙配合,所述内核包括内核壳体,所述内核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池、工作模块和天线组件,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工作模块和天线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工作模块包括镜头和PCB板,所述镜头通过图像传感器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天线组件包括无线收发模块和天线;所述工作模块位于所述内核壳体内部的最上端,所述内核壳体上端设置有开口或光学窗,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对应所述镜头的部分设置为透明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设置为分段结构,各所述分段结构可拆卸地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包括透明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透明上壳体的下端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螺纹配合连接或卡扣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包括透明罩、连接托架和后壳体,所述透明罩与所述连接托架的上端胶粘接,所述连接托架的下端与所述后壳体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连接包括所述连接托架的下端与所述后壳体的上端胶粘接或超声波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所述连接托架的下端与所述后壳体的上端螺纹配合连接或卡扣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核壳体为圆筒形壳体,所述工作模块、电池和天线组件由上到下依次排列,所述圆筒形壳体的侧面对应所述电池的位置设置有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涛,未经王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54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