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培菌砖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2588.0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2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余维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他拍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51224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曾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颗粒 培菌 陶瓷 本实用新型 过滤材料 砖本体 三维 环保技术领域 贯通孔隙 生化过滤 硝化细菌 烧结 点接触 附着 连通 氧气 水体 繁殖 水质 停留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陶瓷培菌砖,包括陶瓷培菌砖本体,陶瓷培菌砖本体是由陶瓷颗粒烧结而成,陶瓷颗粒之间具有三维贯通孔隙。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一种陶瓷培菌砖,相邻两个陶瓷颗粒点接触连接,陶瓷颗粒之间形成大量彼此连通的三维通道的孔隙,增加了过滤材料的表面积,增强水体在过滤材料上的停留时间,同时提高了水的渗透速度,且能提供大量的氧气,为硝化细菌和其他有益菌提供更多的附着繁殖空间,提高了对水质的生化过滤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培菌砖。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是现今我国水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严重地阻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脱氮处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地位。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由于养殖动物排泄和饵料过剩等原因造成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的含量严重超标,水质恶化,进而导致病害频发,并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常处理污水中的氨氮方法包括空气吹脱法、折点氯化法、离子交换吸附法、絮凝沉淀法、电渗析法、催化湿式氧化法、液膜法等物理化学方法,但这些方法普遍用于超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预处理,并存在效率低和副产物二次污染等问题。相比之下,生物法去除水体氨氮是一种经济可行,环保高效的方法,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培菌能力强且同时适合于淡水和海水环境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培菌砖。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陶瓷培菌砖,包括陶瓷培菌砖本体,陶瓷培菌砖本体是由陶瓷颗粒烧结而成,陶瓷颗粒之间具有三维贯通孔隙。
所述的一种陶瓷培菌砖,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陶瓷颗粒为圆球形,直径为0.3㎜。
所述的一种陶瓷培菌砖,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的陶瓷培菌砖本体为长方体,长为100㎜,宽为100㎜,厚为25㎜。
所述的一种陶瓷培菌砖,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的陶瓷培菌砖本体为正方体和菱形体。
所述的一种陶瓷培菌砖,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陶瓷培菌砖本体的侧边为圆弧,陶瓷培菌砖本体的上下面四周设置有倒角。
所述的一种陶瓷培菌砖,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陶瓷培菌砖本体的圆弧侧边半径为5㎜,所述陶瓷培菌砖本体的上下面上的倒角为3㎜的倒斜角。
所述的一种陶瓷培菌砖,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陶瓷培菌砖本体表面及三维贯通孔隙设有富含矿物质微量元素的颗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相邻两个陶瓷颗粒点接触连接,陶瓷颗粒之间形成大量彼此连通的三维通道的孔隙,增加了过滤材料的表面积,增强水体在过滤材料上的停留时间,同时提高了水的渗透速度,且能提供大量的氧气,为硝化细菌和其他有益菌提供更多的附着繁殖空间,提高了对水质的生化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陶瓷培菌砖本体;2-陶瓷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他拍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他拍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525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漂浮仿生型填料
- 下一篇:一种基于滤膜的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