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液伺服控制软钢阻尼器耗能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2163.X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0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钟绵新;李建华;王长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邦威机电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海燕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钢阻尼器 加载梁 垂向加载作动器 水平加载作动器 电液伺服控制 加载框架 试验系统 底座板 耗能 双门 本实用新型 控制器 横向梁 顶部横梁 滑动连接 试样安装 装置成本 反力墙 阻尼器 反力 竖向 地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液伺服控制软钢阻尼器耗能试验系统,包括双门式加载框架、L型加载梁、底座板、水平加载作动器、垂向加载作动器和控制器;双门式加载框架和底座板固定于反力地基上,软钢阻尼器试样设置于底座板的顶部,L型加载梁的横向梁设置于软钢阻尼器试样的顶部;水平加载作动器一端反力墙连接,另一端端与L型加载梁的竖向梁连接;垂向加载作动器一端与双门式加载框架的顶部横梁滑动连接,另一端与L型加载梁的横向梁顶部连接;控制器与水平加载作动器、垂向加载作动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液伺服控制软钢阻尼器耗能试验系统具有试验结果准确性高,阻尼器试样安装方便,且装置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试验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液伺服控制软钢阻尼器耗能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是工程结构抗震的一个新领域。该技术不是采用加强结构的传统抗震方法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而是通过调整改变结构动力参数的途径,以明显衰减结构的振动反应,有效地保护结构内部设施在强地震中的安全,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工程结构的抗震、抗风、减震、降噪等领域中,显示出明显效果,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工程结构减震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比传统的抗震方法更加有效、合理和经济。
消能减震是指在结构中安装阻尼器,通过阻尼器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减小房屋地震反应,也是一种消耗地震能量的“软”抗震技术。阻尼器或阻尼装置属“非结构构件”,即非承重构件,其功能仅是在结构变形过程中起到消能作用,对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构成任何影响或威胁。所以,消能减震结构体系是一种非常安全可靠的结构减震体系。
软钢阻尼器就是一种典型的抗震耗能装置,用于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损害;软钢阻尼器的试验主要是测出阻尼器的滞回曲线,获得其耗能数据;传统软钢阻尼器试验装置采用四连杆机构保证上下压板的平行,在为阻尼器施加水平载荷产生水平位移时,自动适应垂向高度的变化,使阻尼器产生水平变形,进而测出阻尼器的耗能曲线。
上述试验装置的缺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横梁的重量直接加在阻尼器上,大吨位阻尼器的钢结构横梁为了保证刚度,自身也有很大的重量,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阻尼器试验装置上下加载横梁的平行度直接受连杆机构加工精度的影响。如果连杆机构的加工精度不高,就保证不了上下加载板的平行,从而影响试验精度。
3)、阻尼器受水平载荷的同时,会产生出平面的变形,使得连杆机构承受附加的扭转载荷,导致连杆机构的扭转变形,进而影响连杆机构的平稳工作。
4)连杆机构和上横梁连为一体,自身重量很大,只能依靠起重装置调整试验空间,影响了阻尼器试样的安装的方便程度,增加了试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液伺服控制软钢阻尼器耗能试验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具有试验结果准确性高,阻尼器试样安装方便,且装置成本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液伺服控制软钢阻尼器耗能试验系统,包括双门式加载框架、L型加载梁、底座板、水平加载作动器、垂向加载作动器和控制器;
所述双门式加载框架和所述底座板固定于反力地基上,软钢阻尼器试样设置于所述底座板的顶部,所述L型加载梁的横向梁设置于所述软钢阻尼器试样的顶部;所述水平加载作动器的尾端与反力墙连接,所述水平加载作动器的活塞杆端与所述L型加载梁的竖向梁连接;
所述垂向加载作动器的底端与所述双门式加载框架的顶部横梁滑动连接,所述垂向加载作动器的活塞杆端与所述L型加载梁的横向梁顶部连接,所述垂向加载作动器与所述双门式加载框架的顶部横梁之间只有一个沿所述水平加载作动器加载方向的自由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水平加载作动器、所述垂向加载作动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邦威机电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邦威机电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521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