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智能化上料装置的专用管纱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8877.3 | 申请日: | 2019-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1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丁伟;张显忠;鲁传武;张扬;王阳;霍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浩利源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7/12 | 分类号: | B65H57/12 |
代理公司: | 42254 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彭成<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料装置 智能化 本实用新型 纱线 管纱 管筒 纱筒 固定方便 纱线缠绕 固定架 固定扣 自由端 首端 裸露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智能化上料装置的专用管纱筒,包括管筒和纱线缠绕在管筒上形成的管纱,所述管纱的裸露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将纱线固定在自动智能化上料装置的纱线首端固定架上的固定扣。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方便的、结构简单的、用于自动智能化上料装置上的专用管纱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智能化上料装置的专用管纱筒,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智能化上料装置上的原料管纱筒,属于纺织行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络筒是织前准备的第一道工序,它的任务是将来自纺部的管纱或绞纱在络筒机上加工成符合一定要求的筒子。将原纱(或长丝)做成容量圈套的筒子,便于后序给整经、卷纬、针织、无梭织机的供纬或漂染等工序的连续性生产,而且采用络筒机络纱能清除纱线上的某些疵点、杂质、改善纱线品质。络筒机就是将原纱络纱的专用设备。
现有技术中,管纱筒络完时,需要人工上料,并且需要人工对上一个管纱筒的线尾端与下一个管纱筒的首端进行捻合再进行连续性络纱,以形成连续的纱线完成后序的给整经、卷纬、针织、无梭织机的供纬或漂染等工序,但是这种方式人工成本大,生产过程只能采取间歇式地生产,生产效率低,产生的经济效益低。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自动将管纱筒尾端与顺次管纱筒首端捻合的、生产过程为连续化生产的、高精度驱动、智能化控制的络筒机旋转上料装置及自动化上料装置的专用高效管纱筒。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方便的、结构简单的、用于自动智能化上料装置上的专用管纱筒。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智能化上料装置的专用管纱筒,包括管筒和纱线缠绕在管筒上形成的管纱,所述管纱的裸露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将纱线固定在自动智能化上料装置的纱线首端固定架上的固定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固定扣为纱线活结绳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固定扣为纱线阻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纱线阻挡块为圆球状,纱线阻挡块的外径大于卡槽的径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纱线阻挡块为辐射状的纱线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智能化上料装置的专用的管纱筒原料,管纱筒经过特殊的结构设计与自动智能化上料装置的纱线首端固定架之间相对固定连接,使首段纱线形成绷直的斜纱线,方便配合自动智能化上料装置的旋转盘旋转换料时入料入捻合机中进行首尾捻合,实现连续化生产,结构巧妙,节省操作人员的上料时间,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管纱筒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纱线首端固定架设计为不同的结构形态,固定扣均由纱线构成,不引入异物,能提高产品的生产纯度,简化除杂流程。
3、本实用新型自动智能化上料装置的旋转盘下设置有挡料盘,挡料盘上设置有上料区和废料下料区,本装置采用旋转盘的方式进行储料上料,操作人员仅需要将管纱筒放置在旋转上料盘中的管纱筒储料孔中,每个槽中的管纱筒的纱线被完全抽离时,旋转盘旋转固定角度,使下一个管纱筒储料孔中的管纱筒则被旋转至上料区进行上料,旋转上料的旋转位移小,上料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浩利源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浩利源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88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