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组R134a制冷剂直冷与热管耦合强化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7724.7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7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时;林晓东;王宁;杨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3;H01M10/63;H01M10/6569;H01M10/6554;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电池组 r134a 制冷剂 热管 耦合 强化 冷却 装置 | ||
1.动力电池组R134a制冷剂直冷与热管耦合强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池组(1)中阵列插入扁平热管阵列(2),电池组(1)和扁平热管阵列(2)共同放置在金属支撑板(3)上方;分流器(4)固定在金属支撑板(3)两侧,并与放置在金属支撑板(3)下方的蒸发冷板(5)连接;金属支撑板(3)和蒸发冷板(5)共同放置在下壳体(7)中;上壳体(6)放置在下壳体(7)上方并与下壳体(7)连接,上述组件共同构成该冷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电池组(1)采用单体块状电池(8)竖直放置,单体块状电池(8)之间平行水平并列布置在金属支撑板(3)上的方式形成该电池组(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扁平热管阵列(2)中的每一个单体扁平热管(10)的宽度等于单体块状电池(8),高度略高于单体块状电池(8),厚度达若干毫米,材料为铝;扁平热管阵列(2)布置方式与电池组(1)的布置方式相同,单体块状电池(8)与单体扁平热管(10)交替间隔布置在金属支撑板(3)上,并用高导热硅脂涂抹在接触面上加强换热效果,并提供缓震作用;单体块状电池(8)与单体扁平热管(10)之间用导热硅胶垫填充,起到缓震和防穿刺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金属支撑板(3)上面有高低错落的一个大槽和若干低于大槽的热管插入槽(11),方形大槽刚好将电池组(1)和扁平热管阵列(2)放入,每一个热管插入槽(11)则刚好可以置入一个单体扁平热管(10);电池组(1)整体放入涂有导热硅脂的大槽中固定卡住,扁平热管阵列(2)通过伸出方形电池的部分直接插入金属支撑板的热管插入槽(11)中并用导热硅脂涂抹填充缝隙加强换热效果,并提供缓震作用;金属支撑板(3)的左右两侧有用于支撑作用的,向下延伸的支撑板固定肋(12)直接与下壳体(7)相接触,避免下部蒸发冷板(5)直接承受上部组件的重量;下部空腔大小与蒸发冷板(5)大小相同;金属支撑板(3)左右两侧有若干突出的分流器固定凸台(13),分别用于支撑左右两侧的分流器(4),并采用管箍(17)螺栓固定住分流器(4);金属支撑板(3)前后侧有若干的角件结构(14),通过螺钉和下壳体(7)相互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分流器(4)由一个用作入口的分流器(4)和一个用作出口的分流器(4)构成;每个分流器(4)上有一个总口和若干的分支口;分支口分别与蒸发冷板(5)上的入口端或出口端通过橡胶管连接;入口分流器(4)和出口分流器(4)的总口通过管材连接至下壳体(7)上的分流器预留卡口(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蒸发冷板(5)放置在金属支撑板(3)下部空腔并与金属支撑板(3)直接接触,并用螺钉将金属支撑板(3)左右两侧支撑板固定肋(12)和蒸发冷板(5)相互固定连接;蒸发冷板(5)内有相互平行的若干制冷剂流道,内流道采用扁圆截面,且宽度明显高于截面高度,增强换热能力,且流道等间距设置;进出口都有伸出板体的一部分,每两个流道之间用一个倒立的入口T形金属管(15)或出口T形金属管(16)与这两个流道焊接,T形金属管上部与分流器(4)的分支口用橡胶管相连;此外,在蒸发冷板(5)下填充一导热硅胶垫片(9),减缓蒸发冷板(5)与下壳体(7)之间的摩擦振荡冲击,并同时提供散热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上壳体(6)和下壳体(7)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制成;上壳体(6)和下壳体(7)边缘处有相互对应用于连接的壳体固定孔(22),上壳体(6)扣在下壳体(7)上,通过螺栓连接;上壳体(6)和下壳体(7)的连接采用防水设计,边缘都采用外翻结构,以便上壳体(6)和下壳体(7)相合更加稳定;下壳体边缘表面挖有两个半圆槽道,遍部整个壳体边缘,在两个槽道中置有与槽道半径相同的圆截面防水橡胶圈(19),在上壳体(6)对应位置处有同样半径的圆弧槽,但不足半个圆弧,以便上壳体(6)和下壳体(7)相合时对防水橡胶圈挤压作用,起到防水效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下壳体(7)内部下表面有用于固定住金属支撑板(3)和蒸发冷板(5)的大槽;大槽边缘前后分布若干具有螺纹孔的支撑板固定凸台(21),金属支撑板(3)通过螺栓将其前后侧的角件结构(14)与支撑板固定凸台(21)相互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772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教学用标本展示架
- 下一篇:一种光纤相干多普勒探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