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发射模组、3D识别装置及智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4959.0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7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宜青;陈孝培;陈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石佩 |
地址: | 330029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负极 光发射模组 导通件 投射光 透明线路 形成单元 电接件 光孔 支架 光源 识别装置 智能终端 导通 基板 接件 正极 本实用新型 正负极引脚 负极 电路监控 短路连接 防护功能 负极引脚 毛细作用 正极引脚 负极电 内侧壁 正极电 良率 人眼 制作 | ||
1.一种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光源,设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基板电连接;
支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所述支架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的光孔,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一端面设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光孔内;
投射光形成单元,设于所述支架内,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投射光形成单元后变成投射光;以及
电路监控单元,包括透明线路层、正极电接件、负极电接件、正极导通件与负极导通件,所述透明线路层设于所述投射光形成单元靠近或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上,所述透明线路层包括正极引脚与负极引脚,所述正极电接件与所述负极电接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正极导通件导通所述正极引脚与所述正极电接件,所述负极导通件导通所述负极引脚与所述负极电接件;
其中,所述光孔的内侧壁开设有位于所述正极电接件与所述负极电接件之间的凹槽,以避免在形成所述正极导通件与所述负极导通件时,因毛细作用而导致所述正极导通件与所述负极导通件短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0.10mm,在所述正极电接件与所述负极电接件的排布方向上,所述凹槽的开口宽度大于等于0.20mm,在所述投射光形成单元与所述基板的排布方向上,所述凹槽的开口宽度大于等于0.2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目为多个,在所述正极电接件与所述负极电接件的排布方向上,多个所述凹槽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凹槽构成W形;及/或
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正极焊垫与负极焊垫,所述正极焊垫与负极焊垫位于所述支架外,所述正极电接件远离所述正极导通件的一端与所述正极焊垫导通,所述负极电接件远离所述负极导通件的一端与所述负极焊垫导通;
所述正极电接件与所述负极电接件设于所述支架的外侧壁上;
或者,所述正极电接件及所述负极电接件内嵌于所述支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正极电接件与所述负极电接件设于所述支架的外侧壁上时,所述支架的外侧壁及所述第二端面开设有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所述正极电接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负极电接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接件为正极导电刻线,所述负极电接件为负极导电刻线;及/或
所述第一容置槽及所述第二容置槽靠近所述投射光形成单元的一端的槽底分别内陷,形成第一台阶部及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竖直面及与所述第一竖直面相连的第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台阶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竖直面及与所述第二竖直面相连的第二水平面;所述正极电接件朝向所述第一台阶部延伸,并附着于所述第一竖直面及所述第一水平面上,所述负极电接件朝向所述第二台阶部延伸,并附着于所述第二竖直面及所述第二水平面上;所述正极导通件搭于所述第一水平面上,所述负极导通件搭于所述第二水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光形成单元及所述光孔均呈方形,所述光孔的内侧壁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及第四内侧壁,所述正极电接件、所述负极电接件、所述正极导通件与所述负极导通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内侧壁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内侧壁及所述第四内侧壁的首尾两端分别开设有避让槽,以防止在组装所述投射光形成单元时,所述投射光形成单元的角落与所述光孔的内侧壁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49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准直器、指纹识别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人脸识别采集认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