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架纵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1364.X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7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苏正伟;钟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伟恩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8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梁 连接段 车架纵梁 加强板 嵌入 本实用新型 减震 结构刚度 汽车车架 段连接 多段式 碰撞力 弯折状 缓冲 凸起 吸能 车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纵梁结构,涉及汽车车架领域,包括:车架纵梁本体: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嵌入到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内形成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三纵梁的一端嵌入到第二纵梁的另一端内形成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均呈凸起弯折状;加强板:设置在第一纵梁和第三纵梁嵌入到第二纵梁内的端部,所述加强板位于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段式连接的设计,在每一段连接的地方设置了加强板,从而使得该区域强度足够,车架纵梁结构能够具有更好的减震、缓冲的效果,也能够拥有较好的结构刚度,碰撞力吸能能力更好,安全性更高,确保乘员在车厢内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架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车架纵梁是汽车承载的重要部件,在C-NCAP(Chine-New Car AssessmentProgram,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及E-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评价测试中,均用车辆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壁障来模拟交通事故的实际情况,对假人伤害越低,车辆的安全性能就越高,在汽车前部受到冲击力时,汽车纵梁能够吸收冲击力,减轻外部撞击对车内乘客的影响。现有的车架纵梁,在车身受到正面撞击时,产生的撞击能量均传递到纵梁的前段,这非常考验纵梁的抗变形能力以及抗冲击能力,否则车架纵梁可能会折弯或者断裂,导致位于车厢内的乘客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车架纵梁的碰撞力吸能能力是正面车架结构设计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车架纵梁结构,采用多段式连接的设计,以及在每一段连接的地方设置了加强板,从而使得该区域强度足够,车架纵梁结构能够具有更好的减震、缓冲的效果,确保乘员在车厢内的安全性。
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包括:
车架纵梁本体: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嵌入到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内形成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三纵梁的一端嵌入到第二纵梁的另一端内形成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均呈凸起弯折状;
加强板:设置在第一纵梁和第三纵梁嵌入到第二纵梁内的端部,所述加强板位于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纵梁设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第一纵梁向上弯折翻起,所述第三纵梁设有第三端部,所述第三端部相对于第三纵梁向上弯折翻起,所述第二纵梁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翻起设有前端部和后端部,第一端部嵌入到所述前端部内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三端部嵌入到所述后端部内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段。
可选的,所述加强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三端部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部、第三端部、前端部和后端部向上翻起的高度与角度均一致。
可选的,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纵截面均为L型,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连接,第二加强板的另一端和第三加强板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搭边,所述第二搭边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进行焊接,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搭边和第三翻边,所述第三搭边与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进行焊接,所述第三翻边与第二加强板的另一端进行焊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沿高度方向上的两端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上设有多个吸能槽。
可选的,所述吸能槽均为圆弧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伟恩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伟恩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13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副车架以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横梁结构及前副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