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子筛塔上盖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0086.6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6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宇;宋文辉;王定委;郭路路;张琪;王占祥;杨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唯氧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C01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何自刚 |
地址: | 1001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子筛 塔上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子筛塔上盖,通过改进现有制氧机气道连接方式解决现有制氧机气路连接过于复杂,不方便维修拆卸的技术问题;所述上盖本体的内腔被分隔为:第一盖腔、第二盖腔、第三盖腔、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所述第一盖腔与第一气道连通;所述第二盖腔与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三盖腔与第三气道连通;所述第一气道和第三气道分别通过单向阀与所述第二气道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分子筛塔上盖,能够减少设置繁杂的连接管道,减小制氧机分子筛的体积,提高分子筛塔的结构强度及分子筛塔的气密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子筛塔上盖。
背景技术
分子筛塔是制氧机的核心,若实现其完整功能,需要将其连接进气源和出气源,分子筛塔内部也具有繁杂的管道,若是完整连接,分子筛的管道是非常复杂的,常规的设计是使用传统的螺纹连接,通过软管或不锈钢管串联来实现其功能,但是缺点是安装不便捷,操作繁琐,管道交错,导致体积很大,且管道易损坏,机器的气密性及质量均无法保证。具体的,现有技术中的分子筛塔为满足反冲洗需要,通常需要在上盖上方布置六条软管用于建立反冲洗管路连接;与之相对应,在上盖上亦需要设置六个相应的管路接头;上述复杂的管路连接经常会成为制氧机检修作业中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此外,由于制氧机管路中流动的是气体,通常不会携带能够堵塞管路的杂质,因此应用在制氧机上的管路通常不涉及管路疏通作业,但分子筛塔内部检修维护时,上盖拆卸却是不可避免的步骤之一,因此而引发的频繁的管路接头拆卸会降低连接软管的使用寿命,对接头的使用寿命亦会造成不良影响。上述结构下,接头密封不良会成为制约上述连接软管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子筛塔日常维护时的劳动强度,并更进一步增加了分子筛塔的使用成本。
因此,提供一种分子筛塔上盖,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种,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子筛塔上盖,通过改进现有制氧机气道连接方式解决现有制氧机气路连接过于复杂,不方便维修拆卸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子筛塔上盖,所述上盖本体的内腔被分隔为:第一盖腔、第二盖腔、第三盖腔、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所述第一盖腔与第一气道连通;所述第二盖腔与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三盖腔与第三气道连通;所述第一气道和第三气道分别通过单向阀与所述第二气道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第一气道和第三气道间设置有单独连通的反冲洗气道;所述电磁阀设置在第二气道内,用于控制所述反冲洗气道的开闭。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道和第三气道分别通过一个伞型逆流阀与所述第二气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上盖本体的侧面设置有气道连接端,所述气道连接端设置有:左出气口、右出气口和集气口;所述左出气口为所述第一气道的对外接口;所述右出气口为所述第三气道的对外接口;所述集气口为所述第二盖腔的对外接口;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第二气道间的连接结构部件包括:气道垫片密封圈、上盖垫片、伞型逆流阀和气道侧封密封圈;所述电磁阀外罩扣有上盖侧封;所述上盖垫片的一侧设置有左出气腔和右出气腔,并通过所述气道垫片密封圈与所述气道连接端密封连接;所述左出气口仅与所述左出气腔连通,所述右出气口仅与所述右出气腔连通;所述左出气腔和右出气腔分别通过所述伞型逆流阀与所述上盖垫片的另一侧单向导通;所述左出气腔和右出气腔间通过单独连通的反冲洗气道相连接,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反冲洗气道的开闭;所述上盖垫片在靠近所述集气口的部位设置有进气通孔;所述上盖侧封将所述气道垫片密封圈、上盖垫片、伞型逆流阀、气道侧封密封圈、电磁阀以挤压密封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气道连接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腔和第三盖腔的端面外形分别与分子筛腔体的上端面外形相适配;所述第二盖腔的端面外形与集气腔的上端面外形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上盖本体的外形与分子筛外壳或支架的上端面外形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唯氧绿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唯氧绿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00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