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隧道的装配式简易风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0045.7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6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赵刚应;康海波;唐勇;王华玲;方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 | 分类号: | E21F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本实用新型 简易风门 气囊层 隧道 二衬 内壁 便于安装 施工效率 通风效果 重复利用 位置处 预留的 充气 串流 污风 紧贴 加工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的装配式简易风门,包括装配式模块、气囊层;装配式模块包括装配式模块包括1号模块、2号模块、3号模块、4号模块、5号模块、6号模块、7号模块、8号模块、9号模块、10号模块。装配式模块的标号即为安装时的顺序。气囊层安装在二衬内壁与模块之间预留的位置处,充气后使其与隧道二衬内壁及装配式模块紧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结构巧妙,便于安装,能够重复利用,能有效阻止污风串流,提高通风效果,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中一种临时搭建的设施,具体来讲是一种用于隧道的装配式简易风门。
背景技术
在长大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通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隧道通风方式包括压入式通风和射流巷道式通风,在长度小于3000m隧道中通常采用的是压入式通风,长度大于3000m隧道中往往采用的是射流巷道式通风。
射流巷道式通风需要设置风门配合通风,传统的风门往往是用木板组合,再用钢条固定搭建而成。但是该风门存在几大问题:木板与隧道二衬内壁不紧贴,漏风现象严重;木板不能重复利用,当风门需要向前移动时,只能拆除现有木板,再在新的位置重新搭建,施工过程繁琐复杂而且不满足可持续利用与绿色施工的要求。因此研制一种新型可持续利用而且方便搭建的风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用于隧道的装配式简易风门,能够解决现有风门所遇到的施工过程繁琐及不能重复利用等问题,从而满足可持续利用与绿色施工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用于隧道的装配式简易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式模块、气囊层;所述装配式模块包括1号模块、2号模块、3号模块、4号模块、5号模块、6号模块、7号模块、8号模块、9号模块、10号模块;各个装配式模块配有滑槽或者凹凸榫可以进行组合装配,装配式模块的标号即为安装时的顺序,隧道左右两部分的装配式模块对称;
其中,1号模块右侧有凹进去的滑槽;2号模块的左侧、右侧、上侧有凸出来的滑槽;3号模块的左侧有凹进去的滑槽,右侧有凸出来的滑槽,上方有凹进去的滑槽;4号模块的左右侧均有凹进去的滑槽;5号模块的上侧、下侧、右侧有凸出来的滑槽;6号模块的下侧有凹进去的滑槽,上侧有凸出来的滑槽;7号模块的下方有凹进去的滑槽;8号模块的左右侧均有凹进去的滑槽;9号模块的下方有凸出来的滑槽;10号模块的上侧有凸榫;
其中,气囊层安装在二衬内壁与模块之间预留的位置处,充气后使其与隧道二衬内壁及装配式模块紧贴。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隧道的装配式简易风门,其特征在于;在1号模块中预制预留有电缆线、高压风水管的放置位置;
在3号模块中预制预留有门,便于施工人员进入检修;
在10号模块中预制预留有孔洞,放置与风筒直径一致的高分子管,使风筒与高分子管相连,防止风筒不通风时瘪塌产生漏风现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的装配式简易风门,包括装配式模块、气囊层;装配式模块包括装配式模块包括1号模块、2号模块、3号模块、4号模块、5号模块、6号模块、7号模块、8号模块、9号模块、10号模块。装配式模块的标号即为安装时的顺序。气囊层安装在二衬内壁与模块之间预留的位置处,充气后使其与隧道二衬内壁及装配式模块紧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结构巧妙,便于安装,能够重复利用,能有效阻止污风串流,提高通风效果,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装配式简易风门的正视图,
图2为1号模块的细部图;
图3为2号模块的细部图;
图4为3号模块的细部图;
图5为4号模块的细部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00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