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液双泵、液体投放系统、洗衣机和洗碗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139213.0 | 申请日: | 2019-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6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园;王小强;殷立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L15/00 | 分类号: | A47L15/00;A47L15/42;D06F39/02 |
| 代理公司: | 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茜 |
| 地址: | 2130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拉杆 加液 双泵 第二腔体 第一腔体 电机 蜗杆 转动运动转换 传动系统 联接 洗碗机 本实用新型 传感系统 转动运动 泵壳体 投放量 感测 洗衣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液双泵,以及包括该加液双泵的洗衣机和洗碗机。所述加液双泵可以实现对投放量的精确控制。所述加液双泵包括:泵壳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机;蜗杆,其接收电机的转动运动;第一传动系统,其联接在蜗杆和第一腔体的第一拉杆之间,用于将电机的转动运动转换为第一拉杆的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拉杆的往复运动导致第一腔体体积的改变;第二传动系统,其联接在蜗杆和第二腔体的第二拉杆之间,用于将电机的转动运动转换为第二拉杆的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拉杆的往复运动导致第二腔体体积的改变;以及传感系统,其用于感测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往复运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液双泵,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加液双泵的液体投放系统,一种包括该液体投放系统的洗衣机,以及一种包括该液体投放系统的洗碗机。
背景技术
用于洗衣机、洗碗机等家用电器中的加液双泵通常使用同步电机作为动力源。同步电机采用交流电供电,其频率恒定,有利于精准投放。但是,同步电机的输出扭矩小,与直流电机相比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占用体积大并且成本高。因此,现有技术的加液双泵不利于洗衣机、洗碗机等电器的内部零件的排布和安装,其增加这样的电器的制造成本。
直流电机虽然体积小成本低,但是其转速受温度以及负载影响较大,
难以实现精准投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加液双泵,其包括:泵壳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机;蜗杆,其接收电机的转动运动;第一传动系统,其联接在蜗杆和第一腔体的第一拉杆之间,用于将电机的转动运动转换为第一拉杆的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拉杆的往复运动导致第一腔体体积的改变;第二传动系统,其联接在蜗杆和第二腔体的第二拉杆之间,用于将电机的转动运动转换为第二拉杆的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拉杆的往复运动导致第二腔体体积的改变;以及传感系统,其用于感测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往复运动。
因此,可以通过传感系统感测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往复运动,并用于控制电机,以实现对加液双泵的两个腔体的投放量的精确控制。
优选地,所述电机为直流电机。
直流电机的体积小成本低,由于传感系统能够感测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往复运动以控制直流电机的转动,因此,采用直流电机的加液双泵还能够实现精准投放。
优选地,所述传感系统通过感测电机的输出轴的转速而间接地感测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往复运动,其包括:第一传感元件,其相对于泵壳体固定;以及与第一传感元件配合的第二传感元件,其固定到电机的输出轴。
优选地,第一传感元件为霍尔元件或干簧管,第二传感元件为与霍尔元件或干簧管配合的磁性元件。
优选地,所述传感系统包括感测第一拉杆的往复运动的第一传感装置和感测第二拉杆的往复运动的第二传感装置。所述第一传感装置包括:第一子传感元件,其相对于泵壳体固定;以及与第一子传感元件配合的第二子传感元件,其固定到第一拉杆。所述第二传感装置包括:第三子传感元件,其相对于泵壳体固定;以及与第三子传感元件配合的第四子传感元件,其固定到第二拉杆。
优选地,第一子传感元件和第三子传感元件为霍尔元件或干簧管,第二子传感元件和第四子传感元件为与霍尔元件或干簧管配合的磁性元件。
优选地,第一传动系统包括第一蜗轮和第一齿轮,第二传动系统包括第二蜗轮与第二齿轮,第一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并经由第一齿轮联接到第一拉杆,第二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并经由第二齿轮联接到第二拉杆,第一蜗轮与第一齿轮以及第二蜗轮与第二齿轮分别通过第一单向传动机构和第二单向传动机构联接,使得当蜗杆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第一蜗轮通过第一单向传动机构将扭矩传递到第一齿轮,而第二蜗轮不将扭矩传递到第二齿轮,并且当蜗杆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第一蜗轮不将扭矩传递到第一齿轮,而第二蜗轮通过第二单向传动机构将扭矩传递到第二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92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