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化量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35851.5 | 申请日: | 2019-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14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彭德荣;宋莲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扬帆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6 | 分类号: | G01B21/06 |
代理公司: | 44261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24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盘 转轴组件 绕绳盘 量绳 圆棍 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 电机 开关按钮 控制装置 感应器检测 带动转轴 电机带动 连接转轴 匹配位置 转盘转动 组件转动 圈数 绕过 绳长 转动 测量 环绕 自动化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动化量绳机,包括第一圆棍、第二圆棍、转盘、转轴组件、感应器、转数表、控制装置、开关按钮、绕绳盘、电机和待量绳,感应器、转数表、开关按钮和电机均与控制装置连接,转轴组件与转盘连接,所述待量绳的一端绕过第一圆棍绕至转轴组件,并在转轴组件环绕至少一圈后经由第二圆棍绕至绕绳盘上,电机与绕绳盘连接,转盘连接转轴组件,所述感应器安装在于转盘匹配位置并用于检测转盘的转数。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绕绳盘转动,进而通过扯动待量绳带动转轴组件转动,从而感应器检测到转盘转动的圈数最终计算到绳长,可以减少人工,大幅度提升效率,减少人工累计读数造成误差,测量精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量绳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化量绳机。
背景技术
在织网行业,每年都会生产大量的无结经编网片以及养殖网箱,无论是对网片进行打包装还是生产网箱,都使用了大量绳索。考虑到不同规格的产品需要使用绳子长度不一样,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每次需按生产要求剪取一定长度的绳子,因此如何准确迅速测量出绳子长度成了当务之急。
当前行业内采用人工测量绳子长度的方式,由两个工作人员摊开皮卷尺,一段接一段测量绳长,直到测量出想要的长度。这种测量方法效率比较低,测量精度比较差,当所需绳子比较长时,耗时也比较长,严重地影响了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量绳机,其能解决现有技术耗费人力、耗时长、精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化量绳机,包括第一圆棍、第二圆棍、转盘、转轴组件、感应器、转数表、控制装置、开关按钮、绕绳盘、电机和待量绳,感应器、转数表、开关按钮和电机均与控制装置连接,转轴组件与转盘连接,所述待量绳的一端绕过第一圆棍绕至转轴组件,并在转轴组件环绕至少一圈后经由第二圆棍绕至绕绳盘上,电机与绕绳盘连接,转盘连接转轴组件,所述感应器安装在于转盘匹配位置并用于检测转盘的转数。
优选的,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待量绳的一端经由第一圆棍绕至第一转轴旋转至少一圈后经由第二圆棍绕至绕绳盘上。
优选的,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待量绳的一端环绕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若干个循环圈后引出至第二圆棍,所述循环圈为所述待量绳的一端经由第一圆棍绕至第一转轴旋转一圈后再绕至第二转轴,并绕第二转轴环绕一圈后引出。
优选的,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上方,所述循环圈为经由第一转轴引出的待量绳的一端绕至第三转轴,经由第三转轴引出后再绕至第二转轴,并绕第二转轴环绕一圈后引出。
优选的,所述循环圈的数量为五个。
优选的,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数量与循环圈数量一致的固定棒,所述固定棒用于间隔任意相邻的两个循环圈对应的待量绳,所述固定棒的一端安装在第一转轴的上方,另一端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上方。
优选的,还包括机台,所述转轴组件安装在机台内,机台上连接有机架,机体还一体成型设有支架,所述第一圆棍和第二圆棍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绕绳盘安装在支架上;所述转盘、感应器、转数表和开关旋钮均安装在机台外表面。
优选的,还包括调速器,所述调速器与控制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感应器为接近开关。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绕绳盘转动,进而通过扯动待量绳带动转轴组件转动,从而感应器检测到转盘转动的圈数最终计算到绳长,可以减少人工,大幅度提升效率,减少人工累计读数造成误差,测量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扬帆网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扬帆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58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