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工电力电缆的辐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34800.0 | 申请日: | 2019-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82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潘西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天顺通达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10 | 分类号: | B29C35/10;B08B1/02;H01B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宋平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工 电力电缆 辐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电力电缆的辐照机,包括底板,底板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一侧的顶部和第二立柱一侧的中部均开设有圆孔,两个圆孔均通过轴承与套筒的两端转动连接,套筒的内圈固定安装有毛刷,套筒中部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齿轮,齿轮与螺杆的中部传动连接,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立柱内部嵌设有的轴承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工电力电缆的辐照机,通过设置的套筒和电动机的配合使用,能够在电缆移动的过程中将电缆表面的灰尘或异物除去,从而保证电缆表面的光滑,避免降低射线的穿透力,通过设置的若干个滑轮,能够降低摩擦力,降低电缆外壁受到的磨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辐照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加工电力电缆的辐照机。
背景技术
辐照是利用放射性元素的辐射去改变分子结构的一种化工技术。辐照加工是有别于传统的机械加工和热加工技术,利用放射源释放的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的特点,深入到物质内部进行“加工”,这种加工在常温下进行。辐照加工能耗低、无残留物、无环保问题,反应易于控制,加工流程简单,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但是一般对电缆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若电缆表面含有灰尘或其它异物时,会降低辐照机加工过程中射线的穿透力,从而降低电缆加工的质量,不利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加工电力电缆的辐照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般对电缆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若电缆表面含有灰尘或其它异物时,会降低辐照机加工过程中射线的穿透力,从而降低电缆加工的质量,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加工电力电缆的辐照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一侧的顶部和第二立柱一侧的中部均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圆孔均通过轴承与套筒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套筒的内圈固定安装有毛刷,所述套筒中部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螺杆的中部传动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立柱内部嵌设有的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所述底板顶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立柱和两个侧板,且两个所述侧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三立柱之间,两个所述第三立柱的顶部均开设有两个通孔,四个所述通孔均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个转辊的两端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侧板的顶端分别与顶板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且所述顶板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辐照钛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侧板的正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两侧的槽壁嵌设有四个轴承,四个所述轴承分别与两个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且两个所述转轴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立柱一侧的外壁设有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设有电动机控制开关和辐照钛窗控制开关,所述电动机和辐照钛窗分别通过电动机控制开关和辐照钛窗控制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工电力电缆的辐照机,通过设置的套筒和电动机的配合使用,能够在电缆移动的过程中将电缆表面的灰尘或异物除去,从而保证电缆表面的光滑,避免降低射线的穿透力,通过设置的若干个滑轮,能够降低摩擦力,降低电缆外壁受到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柱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套筒;5、齿轮;6、电动机;7、螺杆;8、第三立柱;9、转辊;10、侧板;11、凹槽;12、转轴;13、滑轮;14、顶板;15、辐照钛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天顺通达电力电缆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天顺通达电力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48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