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廊道的保温养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33286.9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9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夫;杨静;周天刚;周孟夏;刘洋;杨小龙;刘春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地址: | 610042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体积 混凝土 廊道 保温 养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廊道的保温养护系统,它包括多条横向管廊,所述横向管廊之间连接有多条纵向管廊,在横向管廊的内部每隔相等的距离A都布设有一个超声波加湿器,在每两个相邻的超声波加湿器之间都设置有临时保温门,所述超声波加湿器通过管路与水源相连,所述管路上安装有电动阀门;所述超声波加湿器与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此保温养护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大体积混凝土廊道保温效果不明显、耗水较大、廊道混凝土处于干湿循环交替状态等问题,进而大大的提高了廊道养护效果,保证了其养护质量和效率,同时节约了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廊道的保温养护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有温控技术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廊道保温养护方法,具有施工简单、节省水量、实用性强、效果良好的特点。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大体积混凝土廊道均有温控技术要求,尤其是低温时段,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须尽快对其进行保温养护。在通常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廊道内每隔一段距离布置旋转喷头或人工洒水进行养护。但该种方法使得廊道内空气温度与廊道混凝土温度相差较大,保温效果不明显;同时,旋转喷头或人工洒水喷出的水呈流态,耗水较大,水资源浪费严重,且无法保证所有廊道面喷洒到位,混凝土处于干湿循环交替状态,开裂风险最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廊道的保温养护系统,此保温养护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大体积混凝土廊道保温效果不明显、耗水较大、廊道混凝土处于干湿循环交替状态等问题,进而大大的提高了廊道养护效果,保证了其养护质量和效率,同时节约了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廊道的保温养护系统,它包括多条横向管廊,所述横向管廊之间连接有多条纵向管廊,在横向管廊的内部每隔相等的距离A都布设有一个超声波加湿器,在每两个相邻的超声波加湿器之间都设置有临时保温门,所述超声波加湿器通过管路与水源相连,所述管路上安装有电动阀门;所述超声波加湿器与自动控制系统相连。
所述临时保温门的外表面覆盖有一层防水保温层。
所述防水保温层采用聚乙烯卷材裁剪而成。
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都安装有横向管廊的内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动阀门以及超声波加湿器相连。
所述A的取值为35-45m。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超声波加湿器喷出的水分呈雾状,均匀扩散到混凝土廊道的每个部位,爬坡及特殊异形部位可实现无死角全覆盖,确保廊道表面全面养护。
2、超声波加湿器雾粒极细为1~5μm,在廊道混凝土表面不会形成水滴或水渍,尤其是冬季低温季节更有利于降低养护水对廊道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影响,且90%湿度空气导热系数比水导热系数低,雾化环境更有利于廊道内温度的稳定。
3、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保温门,可确保雾状水均匀传播该区域热量,使得廊道混凝土温度与其内空气温度相差不大,可减小温度梯度,防止混凝土开裂。
4、超声波加湿器利用控制器自动控制,设定控制湿度后,可实现无须看管,自动感应、自动加湿,同时将水打成雾状,所有水分均可充分用于养护,节约用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系统图。
图中:超声波加湿器1、临时保温门2、横向管廊3、纵向管廊4、防水保温层5、温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控制器8、电动阀门9、管路10、水源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32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铁厂废水循环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刺梨的切半去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