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叶轮双吸卧式单级离心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30949.1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7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邹冬林;王汉昕;姜本发;刘洋;张善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00 | 分类号: | F04D1/00;F04D29/42;F04D29/22;F04D29/08;F04D29/66;F04D29/044;F04D29/049;F04D29/04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王志强;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轮 叶轮口环 单级离心泵 泵盖 泵体 体口 本实用新型 迷宫槽结构 泵轴 密封 双蜗壳结构 泵体上部 双吸结构 水力径向 轴承径向 转子 泵效率 低压区 内介质 自平衡 泵壳 副口 内芯 蜗壳 叶片 摩擦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叶轮双吸卧式单级离心泵,包括:泵体和设置于所述泵体上部的泵盖,所述泵体和泵盖间设置有泵轴;所述的泵体和泵盖组成的蜗壳内芯为双蜗壳结构;所述泵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叶轮,所述的叶轮为双吸结构;所述叶轮两侧的叶片上固定有叶轮口环,同所述叶轮口环对应配合的泵壳内设置有体口环,所述叶轮口环和体口环构成摩擦副口环,所述叶轮口环和体口环的相对接触面采用迷宫槽结构密封。本实用新型所述叶轮双吸卧式单级离心泵,可实现水力径向力自平衡,降低转子及轴承径向力负载,提高泵使用可靠性,采用迷宫槽结构密封,降低泵内介质高压至低压区回流损失,有效提高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蜗壳、轴向剖分、叶轮双吸卧式单级离心泵。
背景技术
随着化工流程工艺的逐步完善,工艺装置及公用工程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大流量温水泵的使用频率也逐步增高。近年来,国内的聚丙烯装置发展很快,很多聚乙烯聚丙烯形成联合装置,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其单套反应装置的基本规模基本都达到20万吨/年的产量。
反应器温水泵作为聚丙烯装置的关键泵,泵型一般为大流量低扬程卧式单级离心泵,因聚合反应是放热过程,故需要大流量泵通过循环冷却水将热量从装置中带出,降低装置的运行消耗。
反应器温水泵采用双蜗壳、轴向剖分、叶轮双吸卧式单级离心泵,其运行安全可靠、检修方便,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国内多数大流量泵采用单蜗壳水力结构,泵转子及轴承的径向力负载较大,零部件易损坏,增加了维修成本及周期;摩擦副多通过采用光滑表面摩擦副形式,摩擦副宽度相对较宽,沿程损失及泄漏损失相对较大,导致泵的效率有所降低;轴承部件多采用成对角接触球轴承对转子径向支撑及平衡残余轴向力,但双向轴承通常仅用于承受纯轴向载荷,且每个轴承仅能承受一个方向的轴向载荷。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现有大流量泵采用单蜗壳水力结构,泵转子及轴承的径向力负载较大,零部件易损坏,增加了维修成本及周期;摩擦副多通过采用光滑表面摩擦副形式,摩擦副宽度相对较宽,沿程损失及泄漏损失相对较大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叶轮双吸卧式单级离心泵。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泵体和泵盖组成的蜗壳内芯为双蜗壳结构,以及叶轮口环和体口环的相对接触面采用迷宫槽结构密封,从而实现水力径向力自平衡,降低转子及轴承径向力负载,提高泵使用可靠性,并且降低泵内介质高压至低压区回流损失,有效提高泵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叶轮双吸卧式单级离心泵,包括:泵体和设置于所述泵体上部的泵盖,所述泵体和泵盖间设置有泵轴;所述的泵体和泵盖组成的蜗壳内芯为双蜗壳结构;所述泵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叶轮,所述的叶轮为双吸结构;所述叶轮两侧的叶片上固定有叶轮口环,同所述叶轮口环对应配合的泵壳内设置有体口环,所述叶轮口环和体口环构成摩擦副口环,所述叶轮口环和体口环的相对接触面采用迷宫槽结构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两侧的泵轴外壁分别套接有驱动端衬套和非驱动端衬套,所述驱动端衬套和非驱动端衬套外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控制所述泵轴居中位置的锁紧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泵轴的驱动端采用驱动端密封部件同所述泵体和泵盖密封连接;所述泵轴的非驱动端采用非驱动端密封部件同所述泵体和泵盖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泵轴的驱动端设置有驱动端轴承部件,非驱动端设置有非驱动端轴承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的轮毂具有中间隔板,两侧叶片具有相同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端轴承部件和非驱动端轴承部件采用圆柱滚子轴承+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大载荷结构形式。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泵体和泵盖组成的蜗壳内芯为双蜗壳结构,可实现水力径向力自平衡,降低转子及轴承径向力负载,提高泵使用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09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