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式预应力锚杆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8725.7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7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付文光;孙军兰;李新元;何志勇;程磊;戴锦鸿;高升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地质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17/20;E02D17/04;E02D31/12 |
代理公司: | 44356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婷;江文鑫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浆体 注浆管 锚筋 钻孔 筋体 芯体 预应力锚杆 方向延伸 承载力 锚杆 嵌入 背离 本实用新型 耐腐蚀性 施工结构 离散性 预制式 粘结 预制 保证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锚杆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预制式预应力锚杆施工结构,包括钻孔以及置于钻孔内部的芯体,芯体包括多条锚筋、浆体及注浆管,锚筋的一端嵌入浆体,锚筋的另一端朝背离浆体方向延伸布置,注浆管的一端嵌入浆体,浆体具有靠近钻孔的孔底的底部,注浆管贯穿浆体的底部,注浆管的另一端朝背离浆体方向延伸布置,锚筋的一端和注浆管的一端分别与浆体呈固定布置。由于芯体预制形成,有效保证浆体的质量,避免锚杆承载力的离散性过大,导致锚杆承载力的稳定性差;另外,有效保证浆体与筋体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并且,在浆体的作用下,对筋体起到保护作用,提高筋体的耐腐蚀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锚杆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预制式预应力锚杆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外土木建设工程领域,以预应力锚杆为核心的岩土锚固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大量应用于边坡治理、基坑支护、地下结构抗浮、隧道及地下洞室加固、地灾治理等工程;按结构原理,预应力锚杆可分为拉力型以及压力型两大类。
目前,在地层中钻孔、安装锚筋、注浆而形成拉力型锚杆,由于钻孔内积水、泥土、岩屑及泥浆等杂质很难排除干净,很容易在锚筋表面局部附着泥渣或泥皮、局部无浆液包裹,以及浆体中夹杂泥块等缺陷;并且,浆体被孔内积水在不同程度上稀释、注浆后无法振捣,导致浆体实际强度较低、浆体强度不稳定,从而导致浆体与锚筋的粘结强度较低且不稳定,最终导致锚筋抗拉脱承载力较低且不稳定、离散性较大,锚筋易受腐蚀。
压力型锚杆,注浆管端头超过内锚头,注浆时浆液绕流至内锚头下,受内锚头阻隔作用,内锚头下的积水、泥土、岩屑及泥浆等杂质很难排除干净而夹杂在浆液中,造成内锚头下浆体强度偏低且不稳定,容易导致局部受压破坏,从而导致锚杆承载力偏低且不稳定;同时,在内锚头下,锚筋通过锚夹具连接在内锚头上,尽管锚筋全长被隔离套管包裹形成了防腐保护,但由于锚头下浆体质量较差,很难对锚夹具形成有效的防腐保护,导致压力型锚杆的承载力离散性很大且防腐性能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预制式预应力锚杆施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应力锚杆的防腐性能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预制式预应力锚杆施工结构,包括钻孔以及置于钻孔内部的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多条锚筋、浆体及注浆管,所述锚筋的一端嵌入所述浆体,所述锚筋的另一端朝背离所述浆体方向延伸布置,所述注浆管的一端嵌入所述浆体,所述浆体具有靠近所述钻孔的孔底的底部,所述注浆管贯穿所述浆体的底部,所述注浆管的另一端朝背离所述浆体方向延伸布置,所述锚筋的一端和所述注浆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浆体呈固定布置。
进一步的,多条所述锚筋沿所述注浆管呈圆周环绕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锚筋的间距范围为10-60mm,所述锚筋的直径范围为12-80mm。
进一步的,所述锚筋包括锚固段及自由段,所述锚固段处于所述浆体,所述自由段设有隔离套管,所述隔离套管环绕包围所述自由段,所述隔离套管的内端嵌入所述浆体。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套管的内端嵌入所述浆体的范围为200-300mm。
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的一端嵌入所述浆体的中部,各个所述锚筋沿所述注浆管的圆周呈环绕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式预应力锚杆施工结构包括模板件,各个所述锚筋和所述注浆管呈绑扎相对固定,各个所述锚筋的一端和所述注浆管的一端分别置于所述模板件内,灌浆,振捣,形成所述芯体;所述芯体的直径范围为60-150mm。
进一步的,所述浆体的外表面设有横肋,所述横肋呈螺旋状环绕布置在所述浆体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横肋呈倾斜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芯体包括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处于所述浆体内,所述钢筋网片围合形成围合空间,多条所述锚筋以及所述注浆管均处于所述围合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地质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地质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87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