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键夹结构和飞机炭/炭刹车盘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8230.4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5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梁金豹;王秀飞;闫燕;朱帘;王宇;周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02 | 分类号: | F16D65/02;F16D65/12 |
代理公司: | 11619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佟林松<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片 固定结构 孔洞 炭刹车盘 固定孔 侧臂 键片 局部应力集中 本实用新型 剪切载荷 结构应力 形状适配 阻挡结构 集中度 键片锁 紧配合 适配 飞机 断裂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键夹结构和飞机炭/炭刹车盘。该键夹结构包括键片、至少一个挡片和至少两个固定结构,所述键片呈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至少一个侧臂的中心部分形成孔洞,所述挡片与所述孔洞外侧形状适配且二者之间具有阻挡结构,所述挡片与所述U型结构的至多一个侧臂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结构适配。该键夹结构采用挡片与键片锁紧配合的方式形成,避免键夹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的局部开裂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能避免固定结构承受较高的剪切载荷导致的断裂和开脱现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于飞机炭/炭刹车盘的键夹结构应力集中度高导致局部开裂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键夹结构和飞机炭/炭刹车盘。
背景技术
炭/炭刹车盘是飞机制动装置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飞机载客能力的要求提高,机体设计越来越大,飞机制动装置对相应零部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金属键夹机构可起到保护炭/炭刹车盘的作用,进而提高炭/炭刹车盘使用寿命的目的。
飞机炭/炭刹车盘上的金属键夹是一个传力部件,主要在飞机刹车时起到传力作用,保护飞机炭/炭刹车盘,通过该金属键夹将扭力传递到机轮的驱动键上,同时使扭力均匀地分布在炭/炭刹车盘上,从而降低了挤压主力,避免了飞机炭/炭刹车盘的损坏。其工作条件十分恶劣,除要求传力外,还要求连接可靠、耐高温、耐磨损。金属键夹的主要作用如下:一是通过金属键夹将扭力传递到机轮的驱动键上;二是使该扭力均匀地分布在炭/炭刹车盘上,使挤压主力降低,避免损坏;三是避免机轮驱动键与炭/炭刹车盘直接接触,防止对炭/炭刹车盘的磨损;四是在炭/炭刹车盘全生命周期内的几千次刹车冲击过程中,避免炭/炭刹车盘撞击驱动键,减小冲击力等。
目前,飞机炭/炭刹车盘金属键夹大部分为固定式、长键夹式,其缺点为受力面积仅为金属键夹的端面,传力面积小,应力集中度高,易在冲击载荷下出现局部开裂,并且这种结构铆钉承受较高的剪切载荷,易导致铆钉头剪断和开脱。也有部分炭/炭刹车盘采用了活动键夹结构,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键夹端口开裂现象。
综上,开发一种能够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在冲击载荷下不易出现局部开裂现象的键夹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夹结构和飞机炭/炭刹车盘,该键夹结构采用挡片与键片锁紧配合的方式形成,避免键夹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的局部开裂现象,同时也能避免固定结构承受较高的剪切载荷导致的断裂和开脱现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应用于飞机炭/炭刹车盘的键夹结构应力集中度高导致局部开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键夹结构。
该键夹结构包括键片、至少一个挡片和至少两个固定结构,所述键片呈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至少一个侧臂的中心部分形成孔洞,所述挡片与所述孔洞外侧形状适配且二者之间具有阻挡结构,所述挡片与所述U型结构的至多一个侧臂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结构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键夹结构包括两个挡片和两个固定结构,且所述U型结构两个侧臂的中心部分均形成孔洞;所述两个挡片与两个所述孔洞外侧形状适配且二者之间具有阻挡结构,所述两个挡片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两个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结构为分别在所述孔洞和挡片周壁上形成的斜面,二者配合实现所述挡片对所述键片的阻挡。
进一步的,所述孔洞和所述挡片周壁上形成的斜面均为冲压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孔洞为台阶孔,所述挡片设置在所述台阶上,所述挡片与所述台阶的配合构成所述阻挡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为铆钉;所述固定孔包括铆钉孔和铆钉窝。
进一步的,所述键片的厚度为2.5-3mm,所述挡片的厚度为2.5-3.5mm;所述铆钉的沉头角度为45-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82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温度自动保护的磁粉制动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卡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