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浓度竹制品废水的多元化集成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3851.3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9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沈浙萍;梅荣武;许青兰;邵卫伟;罗旭武;王晓敏;徐佳佳;孔令为;金鑫;张宇;张敏东;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33224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平英 |
地址: | 31000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反应沉淀池 电解装置 固液分离装置 集成处理装置 曝气氧化装置 微电解装置 竹制品废水 竹制品加工 压滤装置 依次连接 中间水池 低水量 调节池 多元化 集水池 均质池 废水 协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制品废水的多元化集成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曝气氧化装置、微电解装置、调节池、压滤装置、中间水池、一级多元电解装置、反应沉淀池A、二级多元电解装置、反应沉淀池B、均质池、UASB、A2/O池和固液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将多种处理手段集成,处理低水量高浓度的竹制品加工废水,各处理手段之间相互协同,提高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元化处理高浓度竹制品废水的集成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对竹子品开发利用需要量日夜增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产品也不断更新,所以对合成的竹制品要求日益增高,从而产生的废水的复杂程度和处理难度也有所提高,进而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竹的主要成份为竹叶黄酮、多糖、氨基酸萜、酚酸等,在竹子品加工时会产生一定量的竹焦工业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竹焦油、多糖、氨基酸萜、酚酸及竹酸液等高分子合成有机物,其COD高达为 50000~70000mg/L,并带有浑浊的色度和异味。
竹制品蒸煮工艺主要为了去除竹材中的可溶性有机物(糖、有机酸、氨基酸等),达到防腐、防蛀、漂白等目的,分为H202蒸煮和加碱蒸煮, H202蒸煮废水COD约10000~30000mg/L,pH值为3~3.5,主要为细胞浆液类物质,而碱蒸煮还含有木质素。碳化竹片是将竹片进行蒸气炭化处理,经过高温高压,使表面形成坚硬碳化微粒层,竹子本身也会更加坚硬,坚硬的碳化微粒会形成细菌不易生存环境,从而达到抗菌、杀螨的效果。并且碳化后的竹片能吸附一定量的杂质和有害气体。但同时导致碳化废水 COD较高,如不处理直接排放,会影响周围的水质情况,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例如,公告号为CN20715905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臭氧、厌氧及两级AO工艺处理竹制品废水装置,包括污水、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和臭氧发生器,所述水解调节池的一端连接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所述一级AO设备的一端连接有二级AO设备,所述消毒池的顶部通过管道与臭氧发生器相连。公告号为CN 20615697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竹制品加工废水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气浮装置,所述气浮装置的废水入口通过废水提升泵a与调节池连接;酸化池,所述酸化池通过废水提升泵b与所述气浮装置的废水出口连接;厌氧生物反应器,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器的液体进口通过废水提升泵c 与所述酸化池连接,该厌氧生物反应器的液体出口连接膜生物反应系统。
我国对竹制品废水的研究及工程上的应用有限,大多运用物化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人们相继研究了芬顿法和膜处理技术对竹制品废水的处理,但芬顿法操作复杂,膜处理技术存在膜污染问题等。因为竹制品废水的生化性好,所以生物法处理竹制品废水居多,针对竹制品废水高COD 的特点,单纯的生物法处理又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国对竹制品废水处理工艺上还没有较好的集成工艺处理低水量高浓度的竹制品加工废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浓度竹制品废水的多元化集成处理工艺及装置,集成工艺处理低水量高浓度的竹制品加工废水。
一种高浓度竹制品废水的多元化集成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曝气氧化装置、微电解装置、调节池、压滤装置、中间水池、一级多元电解装置、反应沉淀池A、二级多元电解装置、反应沉淀池B、均质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A2/O池和固液分离装置。
优选地,所述微电解装置为填料塔。填料塔内填料为铁碳微电解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一级多元电解装置和二级多元电解装置均为电化学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和置于反应器内的电极对。
优选地,所述固液分离装置为二沉池或MBR膜处理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未经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38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万寿菊压榨废水的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