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比重大于水的油与水的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2046.9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2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邱安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森美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28 | 分类号: | B01D17/028 |
代理公司: | 35225 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辉;李增进 |
地址: | 366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罐体 沉降区 本实用新型 回流水出口 回收管 油水混合液入口 隔板 油水混合液 竖直隔板 回流区 存液 排出 油水分离器 分离装置 罐体封闭 完全分离 自然沉降 阀门 分隔 下层 两边 水位 上层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比重大于水的油与水的分离装置,包括罐体,罐体的内部通过竖直隔板分隔成沉降区和回流区两部分。隔板的上部及左右两边均与罐体封闭连接,隔板下部与罐体底部之间留有间隙,罐体的底部设有存液区。沉降区的顶部设有油水混合液入口,回流区的上部设有回流水出口,罐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存液区相连通的回收管,回收管上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油水分离器内设置竖直隔板,由油水混合液入口流入的油水混合液进入沉降区,由于油的比重大于水,油水混合液的油分在沉降区自然沉降,当水位达到回流水出口时,上层水由回流水出口排出,下层的油可通过回收管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能够实现油与水的完全分离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比重大于水的油与水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水分离器是工业上常用的含油水处理设备,在化工、油田、炼厂等行业应用广泛,油和水为互不相溶的两类液体,根据工艺或环境保护的要求,必须将其进行分离。油水分离常用的方法有重力法、吸附分离法、气浮分离法等,其中重力法应用较为普遍,其利用油和水的比重差异,通过重力沉降作用,实现油水的分离。
现有的油水分离装置通常是直接将油水混合液导入罐体中,使油水混合液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沉降,以此完成油水分离。这种油水分离装置的缺点在于:1、油水混合液由罐体上部进入时冲击力较大,容易导致罐体底部已经沉降完成的油和水重新混合,造成排出的油或水不纯;2、当罐体内部的液位接近或高于排水口时,难免会造成排出的水或油不纯,使得油水分离不够彻底,分离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重大于水的油与水的分离装置,用以解决油水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比重大于水的油与水的分离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通过竖直隔板分隔成沉降区和回流区两部分。所述隔板的上部及左右两边均与罐体封闭连接,隔板下部与罐体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存液区。所述沉降区的顶部设有油水混合液入口,所述回流区的上部设有回流水出口,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存液区相连通的回收管,所述回收管上设有阀门。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实时观察存液区内油或水的液位,所述罐体的壁面在所述隔板底部的位置处设有透明视镜。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区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放空口。
进一步地,所述沉降区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放空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油水分离器内设置竖直隔板,由油水混合液入口流入的油水混合液进入沉降区,由于油的比重大于水,油水混合液的油分在罐体底部自然沉降,当水位达到回水出口时,上层水由回水出口排出,下层的油可通过回收管排出;2、当罐体底部油层的液位与隔板底部相平齐或高于隔板底部时,油水混合液由沉降区进入回水区时,油水混合液中的油会被油层充分吸收,使得进入回水区的水分中不含油,实现油和水的完全分离,如有少量油分进入回流区,还可以在回流区内沉降。3、油水分离器设备为定型或通用设备,易于采购和制作,降低设备成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罐体;10、隔板;101、透明视镜;11、沉降区;111、油水混合液入口;112、第二放空口;12、回流区;121、回流水出口;122、第一放空口;131、回收管;132、阀门;2、苯甲醛;3、比重大于水的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森美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森美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20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