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冠心病急救药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118367.1 | 申请日: | 2019-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9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敏;陈学彬;李瑞;孙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J1/03 | 分类号: | A61J1/03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杨蕾 |
| 地址: | 71204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冠心病 救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冠心病急救药盒,包括尼龙带,所述尼龙带的表面上通过强力胶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筒体,筒体的内部均螺纹连接一蓄液筒,蓄液筒的开口中均设有一第一圆柱块,第一圆柱块上端均设有一第二圆柱块,第一圆柱块与第二圆柱块之间均形成一存放腔,存放腔内部均设有一粒以上的药丸,蓄液筒内部位于第二圆柱块上端均设有一定量的水,蓄液筒的顶面上均设有一通孔,第二圆柱块表面的中心处均热熔固定安装一推杆,推杆上端均穿过通孔延伸至外界,并均热熔固定安装一压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直接的固定于手腕上,方便了携带,且该装置中带有水,使得通过水的辅助能将药丸快速的吞入腹中,避免了卡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冠心病急救药盒。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了解并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此外,与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冠心病的发作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饱食、大量吸烟和饮酒等有关。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疼痛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
现有的冠心病急救药盒都是一个盒体,携带不方便,且盒体的体积较大,同时盒体中仅设置了药物,而没有设置水的存储区域,造成在吃药时容易卡住,使药丸无法吞入内部,使得非常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直接的固定于手腕上,方便了携带,且该装置中带有水,使得通过水的辅助能将药丸快速的吞入腹中,避免了卡住的冠心病急救药盒。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冠心病急救药盒,包括尼龙带,所述尼龙带的表面上通过强力胶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筒体,筒体的内部均螺纹连接一蓄液筒,蓄液筒的开口中均设有一第一圆柱块,第一圆柱块上端均设有一第二圆柱块,第一圆柱块与第二圆柱块之间均热熔固定一连接杆,第一圆柱块和第二圆柱块的外圈面上均环绕外圈面一圈通过强力胶固定安装一环形结构的橡胶层,橡胶层的外圈面均与蓄液筒的内壁面相抵,第一圆柱块与第二圆柱块之间均形成一存放腔,存放腔内部均设有一粒以上的药丸,蓄液筒内部位于第二圆柱块上端均设有一定量的水,蓄液筒的顶面上均设有一通孔,第二圆柱块表面的中心处均热熔固定安装一推杆,推杆上端均穿过通孔延伸至外界,并均热熔固定安装一压板,推杆位于外界的一段上均套有一弹簧,弹簧上端均通过强力胶固定于压板的底面上,下端均通过强力胶固定于蓄液筒的顶面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圆柱块和第二圆柱块的顶面均呈半球形结构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尼龙带右侧的表面上通过针线缝制固定安装一公魔术贴,尼龙带左侧的背面上通过针线缝制固定安装一母魔术贴,公、母魔术贴之间相匹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弹簧外部均套有一橡胶伸缩套,橡胶伸缩套上端均通过强力胶固定于压板的底面上,下端均通过强力胶固定于蓄液筒的顶面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蓄液筒和筒体均由硬透明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直接的固定于手腕上,方便了携带,且该装置中带有水,使得通过水的辅助能将药丸快速的吞入腹中,避免了卡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未经陕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183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液压缸汽车内胎硫化机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电气自动化吸尘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