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桨叶根部加压限位的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17036.6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36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凌波;周一波;王广雷;许漂;汪开兵;熊烺录;李伟;徐前;吴银秀;程翔;李江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B29L3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333002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复合材料 桨叶 根部 加压 限位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桨叶根部加压限位的工装,其中下模用工装包括下表面有凸起部分的第一压块(4),凸起部分包括型面与下模中为桨叶根部泡沫预留的理论外形面一致的部分,第一压块(4)的在凸起部分两侧的下表面压在下模中的预装配件上,上模用工装包括对置的第二压块(8)和第三压块(9),第二压块(8)和第三压块(9)间空隙与上模中的桨叶根部泡沫理论外形面一致,第二压块(8)和第三压块(9)分别压在上模中的预装配件上。本工装通过利用下模用工装中的凸起部分,在装配下模大梁带时将体积尽量压至理论要求,为上模留出足够装配空间,在梳理大梁过程中避免产生纤维串动,可控制根部厚度达到理论厚度要求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材料桨叶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桨叶根部加压限位的工装。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桨叶根部包含的零部件较多,在装配大梁带时需上、下模分半梳理,然而在未固化状态下,大梁带体积远远大于理论外形要求,会占用上模空间。固化过程中,大梁带滑移情况严重,会造成下模大梁带孔隙较多,桨叶根部厚度超差,从而导致上、下模大梁带固化后体积不均等,对应表面蒙皮出现皱褶。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桨叶根部加压限位的工装,以控制复合材料桨叶根部装配成型及厚度,保证桨叶根部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利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桨叶根部加压限位的工装,包括上模用工装和下模用工装,其中下模用工装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一压块,第一压板固定并压在第一压块上,第一压块下表面中央有凸起部分,凸起部分包括在桨叶展向上,通过收口部分相连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的型面与下模桨叶根部堵盖的外形面一致,所述后端部分的型面与下模中为桨叶根部泡沫预留的理论外形面一致,第一压块的在凸起部分两侧的下表面压在下模中的预装配件上,上模用工装包括对置的第二及第三压块,第二及第三压块间的空隙与上模中的桨叶根部泡沫理论外形面一致,第二及第三压块分别压在上模中的预装配件上,在第二及第三压块上,分别固定并压有第二及第三压板,在第二及第三压块的外侧下端,分别设有第一及第二侧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板通过螺杆或螺钉固定在第一压块上,螺杆与设置在下模中的穿过预装配件的定位销相连,可对预装配件定位。
进一步地,下模用工装中的第一压板和第一压块可以是一体形成的。同样地,上模用工装中的第二压板、第二压块和第一侧压板,以及第三压板、第三压块和第二侧压板可以是一体形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装通过利用下模用工装中的凸起部分,在装配下模大梁带及其他零部件时将体积尽量压至理论要求,为上模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装配,在梳理大梁过程中避免产生纤维串动,能够控制根部厚度达到理论厚度要求值,成型质量好,且上下模厚度较为均匀,通过工装保证零件压实质量好,避免皱褶。
附图说明
图1是复合材料桨叶根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表示下模用工装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下模用工装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上模用工装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上模用工装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下模用工装的结构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170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碎刀组件、杯体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 下一篇:一种板材连接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