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浮微粒冲击板及悬浮微粒分径采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15328.6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6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蔡春进;黎氏菊;宋荣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谢琼慧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浮微粒 冲击板 分径 玻璃纤维滤纸 多孔金属片 硅油层 采样器 孔洞 导流管 基板 本实用新型 时间采样 出口端 含浸 | ||
一种悬浮微粒冲击板,包含基板、多孔金属片、玻璃纤维滤纸、第一硅油层及第二硅油层。该多孔金属片设置在该基板上,具有多个孔洞。该玻璃纤维滤纸设置在该多孔金属片上。该第一硅油层形成在该玻璃纤维滤纸上。该第二硅油层含浸在该玻璃纤维滤纸及该多孔金属片的孔洞中。本实用新型也提供一种悬浮微粒分径采样器,包含外壳、导流管、该悬浮微粒冲击板及分径入口。该导流管的出口端是设置在该分径入口与该悬浮微粒冲击板之间。该悬浮微粒冲击板可提供该悬浮微粒分径采样器维持长时间采样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浮微粒冲击板,特别是涉及一种PM10冲击板及一种包含该悬浮微粒冲击板的PM10分径采样器。
背景技术
现有悬浮微粒分径采样器适用于收集周围环境中含有悬浮微粒的气体,利用其中的冲击板分离及收集具有不同惯性质量(或气动粒径)的悬浮微粒。但由于悬浮微粒分径采样器内部气流会发生紊流,因此收集效率并不理想,一般是通过在冲击板的表面涂覆润滑油,以提高悬浮微粒的收集效率。
然而,冲击板表面微粒的累积负载量会随着收集时间持续增加,使得后续进入分径采样器的气体中的悬浮微粒不再撞击到冲击板上,而是撞击在堆积于此的微粒上,导致悬浮微粒的收集效率显著下降、采样浓度产生误差及微粒粒径分布往小粒径的区间偏移等问题,因此持续收集一段时间后,往往需要清洁冲洗累积在冲击板上的微粒并重新涂覆润滑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浮微粒冲击板,可以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微粒冲击板包含基板、多孔金属片、玻璃纤维滤纸、第一硅油层及第二硅油层。该多孔金属片设置在该基板上,具有多个孔洞。该玻璃纤维滤纸设置在该多孔金属片上。该第一硅油层形成在该玻璃纤维滤纸上。该第二硅油层含浸在该玻璃纤维滤纸及该多孔金属片的孔洞中。
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微粒冲击板,所述孔洞的平均直径范围为50-150μm。
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微粒冲击板,该第一硅油层的厚度范围为0.9-1.1mm。
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微粒冲击板,该玻璃纤维滤纸的厚度范围为0.20-0.25mm。
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微粒冲击板,该第一硅油层及该第二硅油层是由黏度范围为30-300mm2/s的硅油所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微粒冲击板,该多孔金属片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浮微粒分径采样器,可以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微粒分径采样器包含外壳、导流管、如上所述的悬浮微粒冲击板及分径入口。该外壳界定出位于内部的分径腔室,且包括连通外部的采样口。该导流管设置在该外壳内,包括连通该采样口的进口端及位于该分径腔室中的出口端。该悬浮微粒冲击板的第一硅油层设置在该分径腔室,且与该导流管的出口端间隔设置。该分径入口设置在该外壳内,且该导流管的出口端是设置在该分径入口与该悬浮微粒冲击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微粒分径采样器,该分径入口的开口方向相反于该导流管的出口端的开口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微粒分径采样器,该导流管垂直于该第一硅油层的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微粒分径采样器,该分径入口为环型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悬浮微粒冲击板可提供该悬浮微粒分径采样器维持长时间采样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悬浮微粒冲击板的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153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持式烟气检测用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废气采样堵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