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隐形车衣膜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113710.3 | 申请日: | 2019-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12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 发明(设计)人: | 龚上玫;廖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鑫博仕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 |
| 代理公司: | 44218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敏 |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碳酸酯 自动修复 防刮层 本实用新型 电晕处理层 亚克力胶层 汽车表面 硅胶层 离型层 延长使用寿命 从上至下 防护作用 防止脱落 隐形车衣 影响汽车 自我修复 美观性 耐刮伤 太阳光 车衣 刮伤 黄变 贴合 雾化 美观 老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隐形车衣膜,其包括PC保护层、保护硅胶层、聚碳酸酯涂层、自动修复防刮层、电晕处理层、PET基材层、亚克力胶层和离型层,所述PC保护层、保护硅胶层、聚碳酸酯涂层、自动修复防刮层、电晕处理层、PET基材层、亚克力胶层和离型层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聚碳酸酯涂层在太阳光下爆晒不易产生黄变,雾化,不易老化,确保粘性,防止脱落,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起到耐刮伤的效果,让车衣膜美观、耐用;自动修复防刮层能够防止汽车表面被刮伤留下痕迹,影响汽车的整体的美观性,能在温度的变化中,实现自我修复,起到有效的汽车表面防护作用,保护效果佳,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隐形车衣膜。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磕碰,一旦发生磕碰,汽车漆面就会出现损伤,修复车漆需要一大笔开支,同时影响车的美观。为了更好地保护汽车的表面,在汽车表面贴附一张具有保护效果的隐形车衣膜成为未来汽车的一种时尚和潮流,更是技术开发的方向。
一件申请号为CN201510563327.4的发明专利申请,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贴膜的隔热TPU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TPU薄膜主要包括:25-45重量份TPU颗粒、2.8-3.6重量份氧化铟锑和/或氧化锡锑、1.2-1.4重量份氧化锌铝和/或氧化锌镓、3.4-5.8重量份苯酚和0.3-0.7重量份消泡剂。该专利用于汽车的表面,其虽然具有保护功能,但是其刮伤性差,而且无自修复的功能,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保护效果好,具有自修复功能的隐形车衣膜。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隐形车衣膜,其包括PC保护层、保护硅胶层、聚碳酸酯涂层、自动修复防刮层、电晕处理层、PET基材层、亚克力胶层和离型层,所述PC保护层、保护硅胶层、聚碳酸酯涂层、自动修复防刮层、电晕处理层、PET基材层、亚克力胶层和离型层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聚碳酸酯涂层的厚度为5~20微米。在太阳光下爆晒不易产生黄变,雾化,不易老化,确保粘性,防止脱落,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起到耐刮伤的效果,让窗膜美观、耐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自动修复防刮层厚度为20~40微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晕处理层的厚度为2~5微米。在PET基材层的上表面进行电晕处理,通过高频率的电火花击打,在PET基材层的上表面上形成密集型小孔,由光滑平面变为粗糙面,形成所述的电晕处理层。通过电晕处理层有效提升附着力,提高贴合率,防止空隙的产生,覆合效果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PET基材层的厚度为50~200微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亚克力胶层的厚度为10~20微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离型层为厚度为10~20微米的氟素型离型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以及未使用前,PC保护层能对聚碳酸酯涂层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满足市场的品质需求;聚碳酸酯涂层在太阳光下爆晒不易产生黄变,雾化,不易老化,确保粘性,防止脱落,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起到耐刮伤的效果,让车衣膜美观、耐用;自动修复防刮层能够防止汽车表面被刮伤留下痕迹,影响汽车的整体的美观性,能在温度的变化中,实现自我修复,起到有效的汽车表面防护作用;电晕处理层能提升附着力,增大贴合率,防止自动修复防刮层脱落;通过亚克力胶层能稳定无气泡的贴合在汽车外表面,贴覆效果好;离型层作为隔离层使用,维持在未使用前的亚克力胶层粘性,保护效果佳,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鑫博仕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鑫博仕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137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