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心静脉双腔导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09895.0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9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卢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33100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素萍<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00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密封 本实用新型 袋体正面 固定装置 双腔导管 中心静脉 外露 袋体 开孔 背面 袋体背面 静脉端口 刻度观察 有效预防 边缘处 刻度线 滑脱 夹闭 可视 腔体 无菌 美观 接纳 透明 观察 制作 发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心静脉双腔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密封的袋体,袋体具有正面和背面,正面和背面在边缘处密封形成密封的腔体,所述袋体正面设有刻度线,所述袋体背面上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用于接纳导管。本实用新型的中心静脉双腔导管无菌固定装置使用安全、操作简便、制作成本低廉、患者使用后体验舒适、外观美观。且透明可视,不仅可以观察患者外露导管动静脉端口是否处于夹闭状态,还可以根据袋体正面的刻度观察外露导管的长度,有效预防及及时发现有无导管滑脱等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耗材,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心静脉双腔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下面的背景技术用于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被认为是现有技术。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主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
中心静脉双腔导管作为血液净化治疗的一条方便、快捷的血管通路,建立和维持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顺利进行、充分透析的前提和必要保证。尽管目前中心静脉双腔导管的置管技术越来越成熟,导管材料及质量也越来越好,但临床的广泛使用,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导管感染、导管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静脉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为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导管出口处皮肤和外露导管动静脉端口是细菌进入体内最主要的途径,处理好导管出口处皮肤及外露导管动静脉端口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至关重要的。
目前临床采用无菌纱布包扎,并予胶布粘贴与皮肤方法固定,该方法存在以下弊端:1、患者在洗脸等日常生活中容易打湿导管出口处纱布,且胶布容易脱落导致污染。2、无菌纱布包扎后无法观察导管动静脉端是否处于夹闭状态。3、无菌纱布包扎予导管出口端,长时间的重力牵拉可能导致导管滑脱等意外发生。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克服上述不足的来保护导管卫生和安全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心静脉双腔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密封的袋体,袋体具有正面和背面,正面和背面在边缘处密封形成密封的腔体,所述袋体正面设有刻度线,所述袋体背面上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用于接纳导管。
将延伸在人体外的导管放置在密封的袋体中后,避免了导管与外界接触,保证了无菌环境,从而保障了卫生和安全。在袋体正面的刻度可以观察外露导管的长度,有效预防及及时发现有无导管滑脱等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双面敷贴,所述双面敷贴一面粘贴在袋体开孔上及开孔四周;所述双面敷贴在袋体开孔对应处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稍大于导管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双面敷贴在开口上方具有锯齿形开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面敷贴的另一面贴有可撕贴纸;可撕贴纸下部设有易揭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撕贴纸上分为左右两部分;易揭条分列在左右两部分的可撕贴纸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袋体正面或背面的内侧壁上设有湿度感应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袋体上端边缘密封处为锯齿形结构;锯齿形结构位于袋体开孔的正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袋体为医用透明薄膜材质。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未经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098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股静脉置管稳定套件
- 下一篇:一种自带固定装置的胸腔腹腔穿刺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