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07066.9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3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丁明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明翠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插孔 外侧壁 底板 挤压环 圆锥状 转动套 本实用新型 固定块 导管 下端 介入治疗导管 医疗辅助器械 旋动 固定装置 固定作用 上下移动 肿瘤内科 上表面 螺纹 螺动 斜坡 晃动 紧贴 挤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肿瘤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外侧壁设置有螺纹,所述基座的外侧壁套设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外侧壁上方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基座的内部开设有导管插孔。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管插孔靠近底板的一端呈圆锥状,且挤压环板的下端也呈圆锥状,借助固定块旋动转动套,使其在基座外侧上下螺动,带动挤压环板沿着导管插孔上下移动,利用导管插孔底部设置的圆锥状斜坡,挤压两个挤压环板下端相互靠近,并紧贴在插入导管的外侧壁,从而对其起到固定作用,避免导管晃动,操作简单,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肿瘤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
现有的肿瘤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在使用时,为了方便导管的拆入,其内部设置的导管插孔均是略大于导管自身的直径,导致导管在导管插孔内有晃动,不利于固定,同时现有的固定装置大多采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患者的皮肤表面,透气效果差,容易捂汗,造成插入创口感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肿瘤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提出的一种肿瘤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肿瘤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外侧壁设置有螺纹,所述基座的外侧壁套设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外侧壁上方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基座的内部开设有导管插孔,所述转动套的内侧壁上方对称安装有两个连杆,所述连杆靠近远离转动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环板,所述挤压环板插入所述导管插孔的内部,且所述挤压环板贴在所述导管插孔的内侧壁上,所述底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束带,所述第一束带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外侧壁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底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束带,所述底板的底面粘接有防护垫。
优选的,所述防护垫的底面安装有多个支撑软块,所述防护垫的底面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防护垫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透气通道,多个所述透气通道呈纵横交错式分布,且多个所述透气通道的相交位置与所述透气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导管插孔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呈圆锥状,所述挤压环板的下端呈圆锥状。
优选的,所述连杆选用橡胶棒,且所述连杆具有弹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束带和所述第二束带采用亲肌材料制作而成的束带,且所述第一束带和所述第二束带远离所述底板一端外侧壁相对的一面均设置有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肿瘤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管插孔靠近底板的一端呈圆锥状,且挤压环板的下端也呈圆锥状,借助固定块旋动转动套,使其在基座外侧上下螺动,带动挤压环板沿着导管插孔上下移动,利用导管插孔底部设置的圆锥状斜坡,挤压两个挤压环板下端相互靠近,并紧贴在插入导管的外侧壁,从而对其起到固定作用,避免导管晃动,操作简单,方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明翠,未经丁明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070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