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线间串扰耦合的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106373.5 | 申请日: | 2019-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70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 发明(设计)人: | 田锦;朱言午;徐小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G09B23/18 |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陈宏社;王品华 |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串扰测试 金属微带 电感性耦合 金属底板 介质板 转接头 电容性耦合 金属化过孔 测试装置 串扰耦合 一端连接 自由端 印制 本实用新型 侧面 测试单元 可调电阻 中心导体 贴片 平行 测量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线间串扰耦合的测试装置,旨在实现对电容性耦合与电感性耦合的独立测量,并简化结构,包括介质板,介质板的一个侧面印制有金属底板,另一侧面印制有至少一个混合串扰测试单元、至少一个电容性耦合串扰测试单元和至少一个电感性耦合串扰测试单元;三种测试单元,均包括两条平行的金属微带,其中一条金属微带的两端以及另一条金属微带的一端分别与固定在介质板上的BNC转接头的中心导体连接,且混合串扰测试单元中一端连接BNC转接头的金属微带上加载有贴片可调电阻,其自由端通过金属化过孔与金属底板相连,电感性耦合串扰测试单元中一端连接BNC转接头的金属微带的自由端通过金属化过孔与金属底板相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定量测量传输线线间串扰量的测试装置,可用于初学者加深对传输线间串扰的理解。
背景技术
当今的高速电子线路,传输的信号越来越快,线的布置也越来越密,从低频到微波都被广泛应用,工作频率越高,电路板的电容电感等分布参数的影响越难以忽略,互连线、微带线间的串扰问题越严重,对电子系统能否准确的传输信号将变得至关重要,甚至能够危害到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进行合理设计,有效减少串扰,保证信号完整性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设计中通常应先评估设计的可行性,但是实际制作中,由于制作工艺等导致介质不均匀、传输线长宽误差以及线间距误差等原因,带来的串扰往往很难准确预计,需要借助实验对串扰耦合的影响因素及分类性质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对于串扰耦合实验的装置大都结构复杂,原理深奥难懂,例如卢斌先、衣斌等人公布了叫基于FFT的传输线串扰时域响应分析与实验研究的文章(电波科学学报,2008,23(1):106-110),通过传输线方程经过计算测量到耦合,但其结构复杂,原理深奥难懂,实验条件不易达到,且没有将电容性耦合与电感性耦合分开来去测量。而国内教学,对于PCB上微带线之间的串扰研究大都仅仅是理论性研究,用软件进行仿真测试定性分析,很少搭建实验系统进行实际的定量测试。一般地两个回路之间的串扰耦合,对于其包含的电容性耦合与电感性耦合同时存在,分不清哪种耦合占主要部分,造成对于测试结果没有说服力,分析不当明确或者无法进行更一步分析,使初学者更加迷惑。当然,由于高频串扰的复杂性以及实验仪器的精度,把测量误差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是最主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导线间串扰耦合的测试装置,旨在实现让初学者探究回路阻抗对串扰耦合量的影响,对电容性串扰耦合与电感性串扰耦合的独立测量,并简化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介质板1,所述介质板1的一个侧面印制有金属底板2,另一侧面印制有至少一个混合串扰测试单元3、至少一个电容性耦合串扰测试单元4和至少一个电感性耦合串扰测试单元5;所述混合串扰测试单元3、电容性耦合串扰测试单元4和电感性耦合串扰测试单元5,均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金属微带,其中一条金属微带的两端以及另一条金属微带的一端分别与固定在介质板1上的BNC转接头6的中心导体连接,且混合串扰测试单元3中一端连接BNC转接头6的金属微带上加载有贴片可调电阻7,其自由端通过金属化过孔8与金属底板2相连,电感性耦合串扰测试单元5中一端连接BNC转接头6的金属微带的自由端通过金属化过孔8与金属底板2相连;所述BNC转接头6的四个引脚穿过介质板1分别与金属底板2相连。
上述的一种导线间串扰耦合的测试装置,所述BNC转接头6,其特征阻抗为50欧姆。
上述的一种导线间串扰耦合的测试装置,所述混合串扰测试单元3、电容性耦合串扰测试单元4和电感性耦合串扰测试单元5,其中的金属微带的宽度相等。
上述的一种导线间串扰耦合的测试装置,所述贴片可调电阻7,其加载位置靠近所在金属微带自由端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063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线缆串扰耦合测试系统
- 下一篇:单探头球面近场采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