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灶用炉头及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02206.3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5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艾穗江;杜欢乐;魏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家乐厨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0 | 分类号: | F23D14/00;F23D14/46;F24C3/08 |
代理公司: | 44307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龙孟华 |
地址: | 52833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环 二次空气通道 二次空气 燃气腔 本实用新型 外环燃气腔 炉头本体 炉头 连通 封闭结构 可清洁性 空气通道 燃气通道 燃气灶用 用户使用 内火盖 燃烧器 底壳 通孔 补给 赃物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气灶用炉头,包括:炉头本体,设置在所述炉头本体上的外环燃气腔、内环燃气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环燃气腔和所述内环燃气腔之间的内环二次空气腔,所述内环燃气腔和所述外环燃气腔由贯穿所述内环二次空气腔的燃气通道连通,在所述内环二次空气腔的底部设有内环二次空气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环燃气腔的中部设有中心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中心二次空气通道的底部为封闭结构,所述中心二次空气通道的侧部通过空气通道与所述内环二次空气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内火盖中心二次空气补给,而且能避免赃物从该二次空气通孔掉进底壳的炉头,减少用户使用风险,增加可清洁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用炉头及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炉头中间多为燃气通道,内环火盖上表面不设火孔,这是因为内环火盖上端的火孔二次空气难以补充。行业内,也有人提出在炉头中间设置二次空气通孔,但该二次空气通孔直通底壳,内火盖所需的二次空气由底壳里往上提供,导致汤液容易流进底壳,脏物积累,小昆虫容易逗留,使灶具如喷嘴造成堵塞,长久下来,客户容易点不着火而在灶具内部积累过多燃气而发生危险,售后维修率高。
另外,现有技术中,在炉头中部设置二次空气通孔后,导致内火盖火焰燃烧时,最中心处无火焰,火力不均匀,锅四周温度高,但中心温度不高,用户体验非常不佳。最重要的是,内火盖火不能从中心开始燃烧,热量停留于锅底的时间相对短,最后热效率不能达到最高状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炉头中间设置二次空气通孔且避免赃物从该二次空气通孔掉进底壳的炉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火力均匀、热量停留于锅底时间长的中间设有二次空气通孔的燃烧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气灶用炉头,包括:炉头本体,设置在所述炉头本体上的外环燃气腔、内环燃气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环燃气腔和所述内环燃气腔之间的内环二次空气腔,所述内环燃气腔和所述外环燃气腔由贯穿所述内环二次空气腔的燃气通道连通,在所述内环二次空气腔的底部设有内环二次空气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环燃气腔的中部设有中心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中心二次空气通道的底部为封闭结构,所述中心二次空气通道的侧部通过空气通道与所述内环二次空气通道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外环燃气腔和所述内环燃气腔分别由两个独立的圆环围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燃气通道为至少两个,在相邻两个所述燃气通道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内环二次空气通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空气通道与所述内环二次空气通道一一对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内环二次空气通道为贯穿所述炉头本体底部的通孔。
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和设置在所述炉头上的内火盖、外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如上所述,所述内火盖为圆环状,在所述内火盖的顶部和侧部分别设有火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内火盖的顶部为内侧低外侧高的倾斜面,设置在所述内火盖顶部的火孔为沿径向切槽的第一切槽火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外火盖为中间高两侧低的到V形结构,在所述外火盖的两顶部斜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切槽火孔和第三切槽火孔,所述第二切槽火孔的内端贯穿所述外火盖的内壁,所述第三切槽火孔的外端贯穿所述外火盖的外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在所述内环二次空气腔内设有热电偶和点火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家乐厨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家乐厨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022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