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8887.0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3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翾;毛克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旭翾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11637 北京智信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肖肖<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6129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器 连接件 驱动组件 椎体固定 椎体 固定效果 活动连接 移动 锁定 体内 驱动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连接件,与所述融合器本体活动连接,且将所述融合器本体固定在相邻的椎体之间;驱动组件,位于融合器本体内,并驱动所述连接件相对于融合器本体移动并将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椎体固定。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连接件相对于融合器本体移动,并将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椎体固定,进而将融合器本体锁定在两个椎体之间,操作简单,固定效果良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融合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腰椎微创手术得到显著发展,特别是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开放手术对神经、肌肉、小关节的过度干扰。单纯应用经皮脊柱内镜仅能完成椎间盘、黄韧带、侧隐窝等椎管结构的减压,缓解下肢症状,不能实现脊柱运动单元的结构重建,由此产生椎间失稳、腰痛、下肢症状复发等并发症。为了解决如上问题,改进脊柱内镜的疗效,脊柱内镜辅助下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脊柱内固定术可实现精准减压与脊柱结构重建的结合,目前在临床应用的经皮脊柱内镜椎间融合设备有Joimax公司的EndoLIF O-Cage(Endoscopic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blique-Cage,内镜下腰椎椎间斜形融合器)。
由于经皮脊柱内固定术存在X射线暴露、操作复杂、费用昂贵等问题,本申请提供的微创自锁定腰椎椎间融合器可配合脊柱内镜使用,通过自锁定功能实现腰椎固定效果,从而避免采用经皮脊柱内固定术所产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融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一种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
连接件,与所述融合器本体活动连接,且将所述融合器本体固定在相邻的椎体之间;
驱动组件,位于融合器本体内,并驱动所述连接件相对于融合器本体移动并将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椎体固定。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以及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驱动轮同轴心且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并驱动所述连接件相对于融合器本体移动。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定位钉和第二定位钉;
所述第一定位钉和所述第二定位钉相背地位于所述驱动杆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定位钉和所述第二定位钉均与所述驱动轮啮合,并与所述融合器本体螺纹连接;
在所述驱动轮沿所述第一定位钉或所述第二定位钉指向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定位钉和所述第二定位钉同时相背地移动,且所述第一定位钉和所述第二定位钉的一端分别伸出所述融合器本体并与对应的椎体螺纹连接,将所述融合器本体固定在相邻的椎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包括一个上端部、一个下端部和至少三个侧端部;其中一个所述侧端部为截锥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一个侧端部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包括第一孔体和第二孔体,其中,第一孔体与第二孔体连通,且第二孔体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所述一个侧端部的表面连通,所述驱动杆位于第一孔体内并与所述第一孔体适配。
可选地,所述驱动杆包括杆体以及旋转体,其中,所述旋转体位于所述杆体朝向第二孔体的一端,且所述杆体与所述旋转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旋转体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第二孔体横截面的尺寸;所述杆体与所述驱动轮同轴心且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驱动轮均为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上端部和下端部均设置有若干个卡齿。
可选地,一个所述侧端部处开设有固定螺孔,所述固定螺孔的两侧开设有固定凹槽。
可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开设有至少一个植骨孔,所述植骨孔贯通所述上端部和下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旭翾,未经王旭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88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