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上漂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7529.8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3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郭其秀;兰品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绿华能源(福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B63B21/50 |
代理公司: | 35001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朝熙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漂浮 连接装置 锚固装置 竖直 偏转 本实用新型 刚性平台 光伏组件 间隔设置 漂浮系统 系统成本 相对位移 阵列中心 中心锚固 浮漂 锚固 岸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漂浮系统,包括漂浮阵列,漂浮阵列包括多个漂浮单元,相邻的两漂浮单元之间通过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装置连接,连接装置连接在刚性平台侧边上;漂浮阵列仅通过位于漂浮阵列一侧的锚固装置或者位于漂浮阵列中心的锚固装置将漂浮阵列锚固在岸边或者水底;连接装置允许相邻的两漂浮单元能够发生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移且不碰撞在一起,并且限制相邻的两漂浮单元在竖直方向的偏转角度。该系统通过单侧或者中心锚固的方式从而极大减少了系统成本,有效防止了相邻浮漂单元之间的碰撞从而保护了漂浮单元上的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上漂浮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水上漂浮系统在风浪的作用下会产生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的趋势,需要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以传递漂浮阵列内所受风浪的内力,最后将内力传递到锚固装置上,现有的水上漂浮系统都是采用四周锚定的锚固方式。
四周锚定的方式是在漂浮系统四周布置锚固点,再通过锚绳将漂浮系统上的锚固点与分布在漂浮系统四周的沉锚、桩柱等连接在一起,进而起到固定漂浮系统的作用,例如申请公布号CN107651113A名称为“适应大变幅、高流速水域的水面光伏锚固系统及设计施工方法”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公开的锚固方式。
这种锚固方式虽然能解决锚固的问题,但是存在下列缺陷:由于锚绳受拉不受压的力学特性,实际受力过程中只有一侧锚绳处于紧绷状态,其他三侧的锚固装置得不到充分利用;在水位下降或者上升时,为了避免漂浮系统发生偏移或者漂浮平台被拉扯沉入水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调节锚绳长度;需要提供较大的场地以适应锚绳余量导致的漂浮系统旋转的现象,造成场地利用率不足;无法满足某些情况下漂浮系统围绕单点旋转的使用需求。
而且,传统漂浮系统的单元连接件为塑料材料,柔性高、机械性能较差,若使用单侧锚固的方式,漂浮单元传递拉力时,单元连接件容易受拉发生撕裂破坏;漂浮单元传递压力时,单元连接件容易发生较大的变形,导致相邻漂浮单元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漂浮单元上的光伏组件碰撞而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漂浮系统,该系统通过单侧或者中心锚固的方式从而极大减少了系统成本,有效防止了相邻浮漂单元之间的碰撞从而保护了漂浮单元上的光伏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上漂浮系统,包括漂浮阵列,漂浮阵列包括多个漂浮单元,漂浮单元包括刚性平台,刚性平台下方安装有若干浮块,相邻的两漂浮单元之间通过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装置连接,连接装置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漂浮单元的刚性平台侧边上;漂浮阵列仅通过位于漂浮阵列一侧的锚固装置或者位于漂浮阵列中心的锚固装置将漂浮阵列锚固在岸边或者水底;连接装置允许相邻的两漂浮单元能够发生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移且不碰撞在一起,并且限制相邻的两漂浮单元在竖直方向的偏转角度。
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单元连接件和第二单元连接件,第一单元连接件和第二单元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刚性平台,另一端互连在一起,第一单元连接件和第二单元连接件能够发生水平方向和竖向方向的相对位移;还包括一限位件,限位件限制第一单元连接件和第二单元连接件在竖直方向的偏转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单元连接件和第二单元连接件均包括一水平的连接臂,连接臂上开有上下贯通的长圆形的连接孔,第一单元连接件和第二单元连接件通过竖直的限位件连接,连接孔的长轴尺寸大于限位件的截面直径,短轴尺寸大于限位件的截面直径,限位件顶部与附连在其底部的配件之间的距离大于两连接臂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单元连接件和第二单元连接件均包括上下间隔的两连接臂,连接臂开有上下贯通的长圆形的连接孔;第一单元连接件和第二单元连接件的连接臂交错互插并通过竖直的限位件固定连接,连接孔的长轴尺寸大于限位件的截面直径,短轴尺寸大于限位件的截面直径,限位件顶部与附连在其底部的配件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最上方的连接臂到最下方的连接臂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绿华能源(福建)有限公司,未经绿华能源(福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75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浮体
- 下一篇:采用复合锚泊设备的深水浮式信息监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