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7214.3 | 申请日: | 2019-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6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方虎;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虎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体 楼面板 盖沿 堵漏 现浇 表面固定 固定设置 连接套筒 支撑杆 地漏 一次性预埋地漏 建筑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施工结构 筒体内壁 筒体内腔 扩大筒 下水管 造物 挤扁 内腔 省力 预埋 浇筑 预制 建筑工程 杂物 排水 体内 阻挡 施工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施工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沿,所述盖沿内腔固定设置有堵漏网,所述筒体内腔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套筒,通过堵漏网可对杂物进行阻挡,可有效避免在施工时将造物倒进筒体内,在对楼面板进行现浇时,将筒体插进需要进行预埋地漏的楼面板现浇面中,其中筒体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沿,通过盖沿可扩大筒体顶部与楼面板现浇面的接触面积,通过支撑杆可对筒体内壁进行支撑,可有效避免在对楼面板进行浇筑时,将筒体挤扁,预制完成后可将堵漏网和支撑杆敲掉,将地漏或下水管与连接套筒进行相连,使用更加的方便和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施工装置,特指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施工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
在建筑物的建造中,需要提前对地漏管道进行预埋,现有的使用过程中直接在现浇面中预留一个孔洞出来,在后期进行地漏安装时在对孔洞进行阻塞,不仅工艺繁琐,同时后期也容易发生漏水,因此设计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施工结构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施工结构,通过堵漏网可对杂物进行阻挡,可有效避免在施工时将造物倒进筒体内,在对楼面板进行现浇时,将筒体插进需要进行预埋地漏的楼面板现浇面中,其中筒体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沿,通过盖沿可扩大筒体顶部与楼面板现浇面的接触面积,通过支撑杆可对筒体内壁进行支撑,可有效避免在对楼面板进行浇筑时,将筒体挤扁,预制完成后可将堵漏网和支撑杆敲掉,将地漏或下水管与连接套筒进行相连,使用更加的方便和省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施工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沿,所述盖沿内腔固定设置有堵漏网,所述筒体内腔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内腔壁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筒体内腔固定设置有支撑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施工结构,所述筒体另一端表面固定开设有丝纹,所述丝纹表面活动连接有紧固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施工结构,所述筒体外表面固定涂刷有耐腐蚀层。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施工结构,所述盖沿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垫。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在对楼面板进行现浇时,将筒体插进需要进行预埋地漏的楼面板现浇面中,其中筒体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沿,通过盖沿可扩大筒体顶部与楼面板现浇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有效避免在混凝土未凝固前筒体从混凝体中滑落出去,使用更加的方便。
2、盖沿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垫,通过密封垫可起到堵漏效果,可有效避免液体从盖沿与楼面板连接处渗出,筒体底部表面固定开设有丝纹,通过旋转紧固环可对筒体底部进行固定,从而可有效避免在施工时,将筒体碰歪,从而影响后期地漏的安装,使用更加的便捷。
3、且筒体外表面固定涂刷有耐腐蚀层,通过耐腐蚀层可有效减少混凝土对筒体表面的腐蚀,从而有效延长筒体的使用寿命,通过堵漏网可对杂物进行阻挡,可有效避免在施工时将造物倒进筒体内,通过支撑杆可对筒体内壁进行支撑,可有效避免在对楼面板进行浇筑时,将筒体挤扁。
4、预制完成后可将堵漏网和支撑杆敲掉,将地漏或下水管与连接套筒进行相连,使用更加的方便和省力,通过密封圈可提升连接套筒与地漏连接的紧密性,避免发生漏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虎,未经方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72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地下室车行坡道雨水沟
- 下一篇:一种截流量可控的底流式截流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