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料发动机内积碳厚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4035.4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1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晏娟;邵传刚;王利锋;黄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06 | 分类号: | G01B11/06;G03B17/56 |
代理公司: | 泰州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5 | 代理人: | 曾涛 |
地址: | 404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主体 内积 握杆 氧传感器 厚度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电压反馈器 燃料发动机 电源开关 反馈电压 接线插口 海绵层 滑盖 成像 显示屏 功能操作按键 检测发动机 挂扣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发动机内积碳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内窥镜主体,所述内窥镜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成像显示屏,所述成像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功能操作按键,所述内窥镜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滑盖,且滑盖有两个,所述内窥镜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握杆,所述握杆的一侧设置有挂扣,所述握杆底端的外表面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上方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的一侧设置有电压反馈器,所述握杆的下方设置有接线插口,所述接线插口的下方设置有接头。本实用新型通过氧传感器和电压反馈器来检测发动机内部是否存在内积碳,氧传感器正常反馈电压在0.3V到0.7V之间,一旦发动机内部存在内积碳,氧传感器的反馈电压波动就会变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燃料发动机内积碳厚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一个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例如,借助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胃内的溃疡或肿瘤,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从应用方面,简单的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工业用内窥镜和医用内窥镜。关于工业内窥镜的种类,从成像形式分为:光学内窥镜、光纤内窥镜、电子内窥镜、CCD视频内窥镜、CMOS视频内窥镜、电动360°内窥镜。从内窥镜光源种类分为高频荧光灯内窥镜、光纤卤素灯内窥镜、LED内窥镜。
但是,现有的发动机内积碳检测方法多数为汽车自身所携带的,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当汽车系统出现问题时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参考标准;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燃料发动机内积碳厚度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发动机内积碳厚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发动机内积碳检测方法多数为汽车自身所携带的,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当汽车系统出现问题时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参考标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料发动机内积碳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内窥镜主体,所述内窥镜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成像显示屏,所述成像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功能操作按键,所述内窥镜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滑盖,且滑盖有两个,所述内窥镜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握杆,所述握杆的一侧设置有挂扣,所述握杆底端的外表面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上方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的一侧设置有电压反馈器,所述握杆的下方设置有接线插口,所述接线插口的下方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的一端设置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氧传感器,所述氧传感器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的两侧均设置有保护外壳,所述加热元件的一端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加热元件的另一端设置有钛管,所述钛管的一侧设置有元件保护套,所述氧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微型摄像机,所述微型摄像机的一端设置有相机镜套,所述相机镜套的内部设置有小型光源,且小型光源有两个,所述相机镜套另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优选的,所述滑盖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内窥镜主体与滑盖固定连接,所述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绝缘橡胶环。
优选的,所述内窥镜主体的底端设置有螺纹槽,所述内窥镜主体与握杆通过螺纹槽连接,所述握杆与海绵层通过粘胶剂连接,所述数据线的外表面设置有耐腐蚀层。
优选的,所述挂扣与握杆焊接连接,所述电源开关与握杆固定连接,所述电压反馈器与电源开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氧传感器的型号为SE706,所述氧传感器与元件保护套通过粘胶剂连接,所述氧传感器与保护外壳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相机镜套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槽,所述相机镜套与微型摄像机通过螺纹槽连接,所述小型光源与相机镜套固定连接,所述聚四氟乙烯涂层与相机镜套通过粘胶剂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学院,未经重庆三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40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声学材料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角磨机用综合性能测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