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胃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3726.2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50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J15/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郭云梅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包括胃管支座以及均布在胃管支座顶面的固定机构;所述胃管支座顶面开有调节空腔,所述调节空腔内配合安装有胃管固定装置,所述调节空腔顶面转动安装有调节顶盖,所述胃管支座顶面开有胃管放置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胃管固定装置的设置,将伸出鼻端的胃管进行固定;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将伸出胃管固定装置的胃管进行固定,防止人为碰触造成的胃管松动;通过胃管支座的设置,将胃管制作固定在患者面部,防止患者转动头部的过程中,造成的胃管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学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护理时应注意避免胃管污染,以及胃管脱出,导致误吸。
目前的胃管固定主要是采用胶布条交叉固定在鼻翼部位,但是由于胶布条的粘性有限,使用时易脱落,而且,患者鼻翼部分长时间黏贴胶布条,会对患者皮肤造成影响,此外,患者在插入胃管后,由于患者或者医护人员无意识的触碰,会对胃管固定造成破坏,影响患者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胃管固定装置,通过胃管固定装置的设置,将伸出鼻端的胃管进行固定;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将伸出胃管固定装置的胃管进行固定,防止人为碰触造成的胃管松动;通过胃管支座的设置,将胃管制作固定在患者面部,防止患者转动头部的过程中,造成的胃管脱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包括胃管支座以及均布在胃管支座顶面的固定机构;
所述胃管支座顶面开有调节空腔,所述调节空腔内配合安装有胃管固定装置,所述调节空腔顶面转动安装有调节顶盖,所述胃管支座顶面开有胃管放置通孔;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顶面开有连接滑槽,所述连接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动顶座,所述连接底座前侧面开有第一卡孔,所述滑动顶座前侧面开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一卡孔和所述第二卡孔半径相同,所述第一卡孔和所述第二卡孔相连通;
所述滑动顶座顶面左右两边缘开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旋有紧固螺栓,所述连接底座下底面开有与紧固螺栓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胃管支座顶面开有与紧固螺栓相配合的第三螺纹孔,所述调节顶盖顶面开有与紧固螺栓相配合的第四螺纹孔;
所述胃管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相对称设立的推动机构,两个所述推动机构上方配合安装有调节圆环;
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依次连接有转动齿轮和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内部开有第五螺纹孔,所述第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远离第一连接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紧固弧形环,所述调节圆环下底面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与转动齿轮相啮合的转动齿槽;
所述第二连接柱侧面开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内滑动安装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下底面与调节空腔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胃管支座左右两侧面均布有固定绑带。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齿轮右侧面转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远离转动齿轮的一端与调节空腔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圆环顶面固定安装有调节旋钮;
所述调节顶盖顶面开有与调节旋钮相配合的弧形调节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立柱侧面开有与第二连接柱相配合限制孔,所述限制孔内固定安装有与定位通孔相配合的固定滑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37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车辆诊断软件测试装置及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中物理趣味学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