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炉的二次燃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0644.2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8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恒深首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M5/00 | 分类号: | F23M5/00 |
代理公司: | 44411 深圳市鼎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晓玲<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膛壁 外罩 炉膛 加热炉丝 通孔 连通 本实用新型 挡板 保温棉 加热孔 耐高温 二次燃烧装置 保温效果 二次燃烧 功耗降低 间隔设置 弯折设置 一体烧结 烧结 旋转炉 夹层 开孔 内置 结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炉的二次燃烧装置,包括炉膛壁和加热炉丝,所述炉膛壁由耐高温泥一体烧结而成,并在所述炉膛壁内部形成多个炉膛,在所述炉膛周围间隔设置有多组加热孔,每组所述加热孔包括多个通孔和连通部,所述通孔之间设置连通部,所述加热炉丝通过在连通部弯折设置在所述多个通孔内,所述炉膛壁外设有外罩,所述外罩和所述炉膛壁之间设有保温棉夹层,所述外罩上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外罩之间具有间隙。本实用新型由耐高温泥烧结而成的一体式炉膛壁,并将加热炉丝内置,结实耐用,在外罩和炉膛壁之间设置保温棉,加强保温效果,功耗降低,加大炉膛中间的开孔,使二次燃烧更充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旋转炉的二次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当水分完全蒸发并且炉膛超过一定温度时,将进入燃烧的第二阶段,这是释放热量的阶段,它包括两个燃烧级别,我们称之为初级燃烧和二次燃烧,二者发生在两个不同的温度水平上。一次燃烧的中间产物与外围空气再次反应而生成稳定的最终产物的燃烧称为二次燃烧,二次燃烧形成的火焰叫二次火焰。在一次燃烧的过程中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气体在二次燃烧炉膛发生燃烧的现象,也称二次燃烧。助燃空气的供应量是二次燃烧能否发生的关键是:太少的空气不足以支持燃烧,进气过多又会拉低炉温使得二次燃烧无法发生。
现有的二次燃烧装置主要公炉膛和母炉膛构成炉膛壁,炉膛壁内设置陶瓷管和加热炉丝。主要是将在炉膛内燃烧未充分的气体,经过二次燃烧减少空气污染。其中,公炉膛和母炉膛材质为1206陶瓷纤维,保温效果不好,不结实易碎,功耗过高,陶瓷管中间的燃烧开口过小,加热炉丝外露,燃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炉的二次燃烧装置,通过由耐高温泥烧结而成的一体式炉膛壁,并将加热炉丝内置,结实耐用,在外罩和炉膛壁之间设置保温棉,加强保温效果,功耗降低,加大炉膛中间的开孔,使二次燃烧更充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旋转炉的二次燃烧装置,包括炉膛壁和加热炉丝,所述炉膛壁由耐高温泥一体烧结而成,并在所述炉膛壁内部形成多个炉膛,在所述炉膛周围间隔设置有多组加热孔,每组所述加热孔包括多个通孔和连通部,所述通孔之间设置连通部,所述加热炉丝通过在连通部弯折设置在所述多个通孔内,所述炉膛壁外设有外罩,所述外罩和所述炉膛壁之间设有保温棉夹层,所述外罩上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外罩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膛壁开口处设有石英盖,所述石英盖上具有若干小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上设有多个支架杆,所述支架杆上设有多个用来调节高度的调节孔,在所述调节孔内设置螺丝与所述外罩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孔呈圆弧形设置,所述外罩上下端开口。
优选地,所述炉膛壁的内径为48~55mm。
优选地,所述炉膛壁的内径为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由耐高温泥烧结而成的一体式炉膛壁,在炉膛壁内形成多个炉膛,并将加热炉丝安装在炉膛壁里面,保温棉包裹在炉膛外面,延长了炉膛的使用寿命,保证工作的时候功耗降低,加大炉膛中间的开孔,二次燃烧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旋转炉的二次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炉的二次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炉的二次燃烧装置的炉膛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炉的二次燃烧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恒深首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恒深首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06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