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蟾酥采集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0089102.3 申请日: 2019-01-18
公开(公告)号: CN209916754U 公开(公告)日: 2020-01-10
发明(设计)人: 李伟;陈圆方;李惠芳;陈淮民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龙仁堂鑫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5/65 分类号: A61K35/65;A01K67/02
代理公司: 34135 合肥维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吴明华
地址: 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上盖体 下盖体 剪刀机构 蟾酥 本实用新型 闭合 耳后腺 施力端 采集 蟾蜍 浆液喷射 采集器 漏斗状 密闭 溅射 漏口 内壁 适配 咬合 挤压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蟾酥采集器,包括剪刀机构、上盖体和下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机构施力端分别设有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底面呈椭圆形,所述下盖体呈漏斗状,所述下盖体漏口处的与上盖体相适配,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闭合后完全密闭,操作剪刀机构咬合施力端,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闭合挤压蟾蜍身体上的耳后腺,耳后腺中的浆液喷射出来,并溅射到上盖体和下盖体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能够做到“刮”、“挤”一体,解决了刮不准和刮不稳的技术问题,提高了蟾酥的采集效率和采集量,因而具有产业利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蟾酥采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蟾酥采集器。

背景技术

蟾酥是蟾蜍耳后腺及表皮腺体的分泌物,白色乳状液体或浅黄色浆液,有毒。蟾酥提取浆液,干燥,上色,密封保存后可以入药。夏、秋二季特别是6、7月份是采集蟾酥的最佳时期,将捕获或驯养的青、成年蟾蜍洗净泥土,晾干水分,喂给大蒜、辣椒等腥辣食物,或用小木棍轻敲其头部,刺激它多分泌浆液,然后用金属夹或竹夹、牛角刮刀挤压、刮取头部两侧耳根附近大疣粒(耳后腺)和背部的大小疣粒(皮肤腺) 得其浆液,盛入非铁的容器中。刮取时手法力度要适度,用力太小则刮取不尽产量低,用力过大则混有血迹或皮肉碎屑而质量差。若混有杂质应及时用不锈钢镊子等剔除。在采集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浆液不能接触铁器,否则氧化铁污染蟾酥并使其变色,影响其药用价值及服用效果;二是刮取浆液时应特别小心,不得让其溅入眼内,否则造成眼睛中毒红肿。如果浆液误入眼内应马上用紫草汁液清洗解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蟾酥的传统采集方法是将蟾蜍放进筐里,在水中轻轻摇晃,洗去体表的泥沙、沥干水后就可刮浆。工具:瓷盘、竹刀(长约10厘米)、刮浆夹(不得用铁器)、一杯清水。用左手捉住蟾蜍,以中指垫其腹部,食指顶住颌部,大拇指在其背部中央,将其固定在手中,拿到瓷盘前,右手持刮浆夹在其头部耳后腺处适当夹挤,使蟾浆溅射在瓷盘里。刮浆夹上沾有的蟾浆放在杯水中漂洗用竹刀刮入瓷盘上。为保持溅射在瓷盘里的蟾浆均匀一致,可经常转动瓷盘。也可用竹刀刮平。刮完浆后,将蟾蜍放回野外。取完浆后,可将瓷盘放在阳光下晒干或放在通风地方晾干,取下来即是赡酥。如果由于过干取不下来,可将瓷盘口朝下扣放在潮湿的地方,待回潮后即可撕下来。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现有的采集技术主要分为刮浆夹挤压和竹刀刮,较为繁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蟾酥采集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蟾酥采集器,能够将现有采集技术中“挤”和“刮”的两种工具刮浆夹和竹刀合二为一。使用这种采集器,无需更换工具就能完成挤浆、刮浆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包括剪刀机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剪刀机构施力端分别设有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底面呈椭圆形,所述下盖体呈漏斗状,所述下盖体漏口处的与上盖体配合压迫蟾蜍的耳后腺,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的内壁上流挂有蟾蜍耳后腺受压喷射而出的浆液。

在上述方案中,采用剪刀式的结构,技术成熟稳定,便于手持,操作人员能够稳定控制挤压耳后腺的力度,上盖体和下盖体能够有效的收集到蟾酥浆液。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盖体短轴一端依次设有6mm、8mm和10mm的三种直径不同半圆形凹窝。

在上述方案中,不同尺寸的凹窝能够将挤压后留在耳后腺表面残留的浆液刮下,并流挂在上盖体表面,提高出浆量和出浆效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盖体短轴一端设有长度为3cm、直径为1mm的圆柱形药囊。

在上述方案中,药囊内腔中能够储存消毒液,消毒液用来对蟾蜍的伤口进行消毒,降低了蟾蜍的死亡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药囊内壁为粗糙面,所述药囊入口处塞有药棉。

在上述方案中,药棉能够附着在药囊粗糙的内壁上,进而将药囊内腔中的消毒液吸出,吸满消毒液的药棉被用来涂抹蟾蜍的伤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龙仁堂鑫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龙仁堂鑫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891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