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气泡吸收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86781.9 | 申请日: | 2019-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6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强 |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比色管 大型气泡吸收管 气腔 上盖 本实用新型 软塑性材料 进气管 拆卸 二段式结构 便于安装 螺纹连接 密闭结构 耐腐蚀性 上端开口 显色测试 样品转移 中间步骤 出气管 管体 下端 破碎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气泡吸收管,包括上盖、气腔和比色管,上盖和气腔采用软塑性材料;上盖在气腔的上端开口,气腔的下端连接比色管,接口为密闭结构;上盖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延伸至比色管底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大型气泡吸收管采用了二段式结构,第一段采用软塑性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韧性,减少大型气泡吸收管在使用过程中因管体破碎而造成损耗;第二段的比色管与气腔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比色管拆卸后即可拿去进行显色测试,节省了样品转移的中间步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大型气泡吸收管。
背景技术
大气检测的采样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大型气泡吸收管,吸收管通常是玻璃材质,在使用前需要对吸收管进行清洁干燥,加吸收液,再运输到现场进行采集大气样品。采样完毕后,还需要密闭运输回实验室,再转移到比色管中,进行比色反应。整个检测流程包括清洗、装液、运输、采样,样品转移、检测等步骤,检测流程长,过程中也容易造成吸收管破碎。为此,需要有一种能够简化检测步骤,又具备抵抗运输过程中磨损的大型气泡吸收管,提高检测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型气泡吸收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气泡吸收管,包括上盖、气腔和比色管,上盖和气腔采用软塑性材料;上盖盖在气腔的上端开口,气腔的下端连接比色管,接口处为密闭结构;所述上盖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上端开口连通大气,下端开口穿过气腔,并延伸至比色管底部。
技术方案中,上盖和气腔采用的软塑性材料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或聚丙烯。
技术方案中,气腔与上盖,气腔与比色管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密闭连接。
技术方案中,进气管分为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上进气管的材料为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或聚丙烯,上端穿过上盖,下端延伸到气腔和比色管的连接位;下进气管为玻璃材料,其上端连接上进气管,下端进入到吸收液的液面下。
技术方案中,气腔是上下端直径不同的圆管,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中间过渡段光滑渐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大型气泡吸收管采用二段式结构,第一段的吸收管采用软塑性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韧性,减少大型气泡吸收管在使用过程中因管体破碎而造成损耗;第二段直接使用比色管,比色管与气腔通过螺纹连接,以便于安装和拆卸,比色管拆卸后即可拿去进行显色测试,节省了样品转移的中间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2-气腔;3-比色管;4-进气管;41-上进气管;42-下进气管;5-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上盖1、气腔2和比色管3,其中上盖1和气腔2采用软塑性材料,比色管3是玻璃材料,软塑性材料优选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材料或聚丙烯材料;上盖1在气腔2的上端开口,与上端开口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使接口密闭,气腔2的下端开口与比色管3相接,同样以螺纹连接方式形成接口密闭。螺纹连接能够很好的密闭连接和拆卸,使用时,测试气体不会从上盖1、气腔2和比色管3之间的连接位置进入和泄漏;拆卸时,比色管3可旋转取下,直接拿去做进一步的显色比对测试,上盖1和气腔2拆卸后也容易清洗。上盖1设有进气管4和出气管5,进气管4在上盖1的中心位置,出气管5在上盖1盖面的边缘处;进气管4上端开口连通大气,进气管4穿过气腔2的内部,延伸至比色管3的底部,比色管3加入吸收液后,下端开口浸没在比色管3的吸收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强,未经张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867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