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触控发光的发光杯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81934.0 | 申请日: | 2019-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5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夏熙;罗朝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朝吉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F21V23/04;F21V33/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刘锦霞 |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触控 发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触控发光的发光杯,属于杯具领域,可触控发光的发光杯包括杯身主体、杯身下壳以及电路板组件,杯身主体卡接在杯身下壳上,杯身主体与杯身下壳之间形成元件安置腔,电路板组件固定在元件安置腔内,杯身主体的下端卡接有遮光片,遮光片的下端穿过电路板组件固定在元件安置腔内,杯身主体通过O型密封圈与杯身下壳紧密配合,电路板组件通过导线分别与杯身主体以及杯身下壳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触控发光的发光杯,采用遮光片对发光灯源进行遮挡,使光线照射更均匀柔和,且可以避免元器件外露,更加美观,采用O型密封圈增强密封防水性能,同时,发光杯拆装方便,造型美观大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触控发光的发光杯。
背景技术
杯具可以作为盛放酒、水、茶等液体的器皿,多为圆筒状或喇叭状,材质多为木、金属、玻璃、陶瓷或塑料等。一般的杯具只具有盛放液体的功能,但随着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可以在夜间发光的杯具,这种发光杯时尚美观,经常被使用在酒吧、舞厅、KTV等娱乐场所中。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202919743U公开的一种发光杯,包括杯体、PCB 板以及底板,杯体下部设置有空腔,PCB板设置于该空腔内,杯体与底板密封连接,PCB板安装有发光元件、控制IC、触发IC以及电池,杯体表面涂布有导电涂层,该导电涂层延伸至杯体下部的空腔表面,PCB板通过导电胶粘结的金属件抵接至空腔内表面,与外表面导电涂层电连接。上述发光杯虽然可以通过触摸杯身控制杯子发光,但是上述发光杯的发光元件直接从杯体空腔向上照射发光,光线照射不够均匀柔和,且PCB板及其上面的元器件直接暴露在视线中,不够美观,底板与杯体的配合密封性能较低,使杯体空腔内的PCB板等元器件容易受到液体等异物的干扰、污染或损伤,进而导致发光杯无法正常发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可触控发光的发光杯,采用遮光片对发光灯源进行遮挡,使光线照射更均匀柔和,且可以避免元器件外露,更加美观,采用O型密封圈增强密封防水性能,同时,发光杯拆装方便,造型美观大方。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触控发光的发光杯,包括杯身主体、杯身下壳以及电路板组件,杯身主体卡接在杯身下壳上,杯身主体与杯身下壳之间形成元件安置腔,电路板组件固定在元件安置腔内,杯身主体的下端卡接有遮光片,遮光片的下端穿过电路板组件固定在元件安置腔内,杯身主体通过O型密封圈与杯身下壳紧密配合,电路板组件通过导线分别与杯身主体以及杯身下壳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杯身主体的下端设有杯体插脚,遮光片上设有遮光片插孔,杯体插脚插接在遮光片插孔内。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遮光片的下端设有遮光片插脚,电路板组件上开设有连接孔,遮光片插脚穿过连接孔与杯身下壳固定连接,遮光片插孔开设在遮光片插脚上。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LED灯、MCU 模块以及电源模块,LED灯、MCU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分别与电路板相固接且电导通,MCU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LED灯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与MCU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电路板通过导线分别与杯身主体以及杯身下壳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电路板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导电贴片,导电贴片分别涂覆在杯身主体内以及杯身下壳内。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遮光片配置为半透明遮光片,LED灯的光线通过半透明遮光片均匀照射。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杯身主体的下端外壁具有母头端,杯身下壳的上端外壁具有公头端,母头端与公头端拼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母头端与公头端的接合缝呈现为波浪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朝吉塑胶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朝吉塑胶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81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座椅双面皮革粘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纳米研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