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临界CO2萃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79295.4 | 申请日: | 2019-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2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全勇;李红伟;程红;田晓艳;杨祖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龙布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 |
| 代理公司: | 53202 曲靖科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戎加富<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655000 云南省曲***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釜盖 釜体 料筒 上表面 凸缘 填料密封 盖板 定位杆 支承圈 丝网 料架 超临界CO2萃取 混合气体出口 自动旋转机构 本实用新型 顶部设置 多层孔板 活动安装 夹紧机构 上下间隔 蒸汽出口 蒸汽进口 萃取效果 出气孔 装卸料 萃取率 二氧化碳 夹套 孔板 料袋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萃取装置,包括釜体、釜盖、夹套、料筒、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料筒内的下部安装有支承圈,支承圈上放置有料架,料架包括多根定位杆,多根定位杆之间上下间隔安装有多层孔板,每层孔板的上表面均安装有丝网,每层丝网的上表面放置有料袋,料筒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盖板,盖板上加工有多个出气孔,料筒的顶部与釜体之间设置有填料密封,填料密封上方的釜体上设置有混合气体出口,釜体的顶部设置有凸缘,釜盖设置在凸缘的上方,釜盖的上表面设置于自动旋转机构,凸缘和釜盖之间通过夹紧机构夹紧密封。本装置不仅大幅的提高了萃取率和萃取效果,极大的减少二氧化碳的使用量,具有容易操作、装卸料方便、快捷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萃取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CO2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溶剂,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固体物质接触,在合适的压力和温度下,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其中,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是超临界制备工艺中一个重要的核心部件。目前,经常使用的超临界萃取装置主要包括釜体、夹套、料筒和釜盖,在进行萃取时,将固体物料装入料筒内,再将料筒吊装在釜体内,盖上釜盖后,向夹套内通入高温蒸汽,并从釜体的底部通入二氧化碳流体,二氧化碳自下而上运动与料筒内的物质接触,从而将固体物料中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上述传统的萃取釜虽然具有良好的提取性能,但是在使用的过程发现,料筒为直筒的圆柱形结构,固体物料装入料筒内进行萃取时,由于物料的粒径较细,二氧化碳进入料筒后,固体固料受潮后容易造成物料堆积和结块,严重的时候会使料筒内的固体物料结成一整块,这样,容易出现二氧化碳流动不均衡,二氧化碳容易从物料与料筒之间的缝隙流走,致使物料在萃取的过程中,越靠近料筒的中心位置,二氧化碳越少,无法将料筒中间位置处的物料的有效成分萃取出来,萃取效果和萃取效率较低,而且二氧化碳的浪费也比较严重。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布置合理、容易操作、既能大幅提高萃取率、又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使用量的超临界CO2萃取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布置合理、容易操作、既能大幅提高萃取率、又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使用量的超临界CO2萃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釜体、釜盖、夹套和料筒,夹套设置在釜体的外面,釜体和夹套之间设置有加热空腔,夹套的下侧设置有与加热空腔相通的蒸汽进口,上侧设置有与加热空腔相通的蒸汽出口,釜体的底部设置有二氧化碳进口,料筒活动放置在釜体的内部,料筒的底部加工有多个透气孔,所述料筒内的下部安装有支承圈,支承圈上放置有料架,料架包括多根定位杆,多根定位杆围成直径小于料筒内径的圆柱形,多根定位杆之间上下间隔安装有多层孔板,每层孔板的上表面均安装有丝网,每层丝网的上表面放置有料袋,且在料架的最顶层丝网的上表面设置有拉手,料筒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盖板,盖板上加工有多个出气孔,盖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吊环,料筒的顶部与釜体之间设置有填料密封,填料密封上方的釜体上设置有1~2个混合气体出口,釜体的顶部设置有凸缘,釜盖设置在凸缘的上方,釜盖的上表面设置于自动旋转机构,凸缘和釜盖之间通过夹紧机构夹紧密封。
进一步的,定位杆为螺杆,每层孔板上加工有与定位杆数量相对应的螺纹孔,孔板通过螺纹孔安装在螺杆上,孔板的下表面通过下定位螺母与螺杆固定,上表面通过上定位螺母与螺杆固定。
进一步的,孔板的上的圆孔孔径大于丝网的圆孔孔径。
进一步的,夹紧机构为抱箍结构。
进一步的,釜盖和凸缘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夹套和釜体之间的加热空腔内设置有电加热丝3。
进一步的,出气孔为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孔。
优选地,定位杆的数量为5~8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龙布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龙布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792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