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交流耐压试验用无晕导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75128.2 | 申请日: | 2019-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6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锋;樊东方;黄卫华;靳鹏超;都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1/24 |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4 | 代理人: | 林新园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母线筒 过渡连接套 导电 充气 交流耐压试验 本实用新型 导电接触片 银粉漆层 充气式 导电接触 工作效率 气囊结构 使用寿命 呈柱状 充气口 放气 外壁 搬运 保存 覆盖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式交流耐压试验用无晕导线,技术方案是,包括母线筒和设置在母线筒两端的第一导电过渡连接套和第二导电过渡连接套,母线筒为充气后呈柱状的气囊结构,母线筒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充气口,位于第一导电过渡连接套和第二导电过渡连接套之间的母线筒外壁上覆盖有银粉漆层,母线筒充气后,第一导电接触片与第二导电接触片均与银粉漆层导电接触,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易操作,不使用时将母线筒放气即可缩小体积,使用时充气即可,可有效提高无晕导线的使用寿命,同时能进一步减轻无晕导线的重量,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便于保存、搬运、使用方便、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耐压试验用无晕导线,特别是一种充气式交流耐压试验用无晕导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装机容量和系统电压等级也越来越高,尤其现在新能源行业兴起,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又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场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也大量投产。整个行业的设备必须要通过交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交流耐压试验对考核设备的内外绝缘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现场交流耐压试验主要采用串联谐振的试验方法,试验电压要高出运行电压好几倍,对设备的容量有着严格的要求。每次现场试验都要对试验设备的容量进行估算。而高压导线的线径对设备的有功损耗影响较大,目前主要采用铝箔筒,既能提高导线的起晕电压,又能减轻有功损耗,能极大的降低试验设备的容量。
现场使用发现,交流耐压试验随着电压等级的提升,试验设备的容量和高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设备交流耐压试验,设备本身高10米以上,试验设备需要组装3节电抗器,加上底座,高度能达到8米,高空作业在所难免。常规的铝箔筒有两种结构,第一种普通的伸缩铝箔筒,能起到降低损耗的作用,但是不够结实,容易断裂和破损,尤其在高空,受到风吹和自身重量的影响,很容易损坏。第二种带编织线的铝箔筒,足够结实,但是重量大,高空作业极其不便,受自身重力和风吹的影响,也很容易断裂。这两种铝箔筒内部均装有细铁丝,但是与铝箔并非一体式结构。即使是新购置的铝箔筒,使用过几次之后,就需要现场修补,大量增加了现场工作。如果铝箔筒多次断裂,已失去使用价值,给现场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充气式交流耐压试验用无晕导线,可有效解决传统铝箔筒容易断裂和破损的问题,提高使用年限和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式交流耐压试验用无晕导线,该无晕导线包括母线筒和设置在母线筒两端的第一导电过渡连接套和第二导电过渡连接套,母线筒为充气后呈柱状的气囊结构,母线筒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充气口,第一导电过渡连接套和第二导电过渡连接套均为一端开口的槽状结构,母线筒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一导电过渡连接套和第二导电过渡连接套的口部内并与对应侧的导电过渡连接套内壁连接在一起,位于第一导电过渡连接套和第二导电过渡连接套之间的母线筒外壁上覆盖有银粉漆层,第一导电过渡连接套的外壁上连接有一端朝向第二导电过渡连接套方向伸出其端部的第一导电接触片,第二导电过渡连接套的外壁上连接有一端朝向第以导电过渡连接套方向伸出其端部的第二导电接触片,母线筒充气后,第一导电接触片与第二导电接触片均与银粉漆层导电接触。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易操作,不使用时将母线筒放气即可缩小体积,使用时充气即可,可有效提高无晕导线的使用寿命,同时能进一步减轻无晕导线的重量,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便于保存、搬运、使用方便、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母线筒未充气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母线筒充满气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母线筒充满气后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管道的剖视图(未安装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751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