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快速收集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71936.1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7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天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城市建设 海绵 城市管网系统 本实用新型 进水管道 快速收集 排气管道 无机纤维 雨水井 防涝 城市排水 城市区域 导流装置 地表雨水 洪涝灾害 排气装置 生态保护 市政排水 雨水收集 雨水资源 可组装 管网 积存 拼接 降雨 地表 净化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快速收集利用系统,其包括包括现有城市管网系统和无机纤维雨水蓄释系统,无机纤维雨水蓄释系统包括若干个可组装拼接的蓄释模块、地表雨水导流装置、地表排气装置、进水管道和排气管道;蓄释模块的下方通过进水管道与现有城市管网系统中的雨水井的下方连接、上方通过排气管道与雨水井的上方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解决海绵城市建设中强降雨时给市政排水管网带来的洪峰压力,同时可以快速将地面雨水收集,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且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地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改进。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为2300立方米仅占世界人均的1/4,到本世纪末将降到1750立方米。干旱缺水与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一起成为了新世纪我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并较大程度地制约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大,原有的植被和土壤被不透水地面代替,破坏了原本的自然水循环,造成大量雨水(最大的淡水资源)流失,地下水从降雨中获得的补给逐年减少,地下水枯竭,使得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也日趋严峻,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洪涝灾害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不透水地表铺砌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建筑密度的提高,使地面径流形成时间缩短,峰值流量不断加大,排水系统的雨季流量大量增加,产生洪涝灾害的机会增加、危害加剧。强降雨是每个城市都需要面对的自然现象,但城市对强降雨的适应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着城市发生内涝的概率以及内涝造成损失的程度,归纳起来,内涝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全球变暖,城市热岛效应,暴雨强度逐年增加;2)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地面硬化率越来越高,雨水径流量增加;3)河湖填埋,城市雨洪调蓄能力降低;4)设计标准偏低,高强度降雨超过现有排水设施输排能力;5)雨污混流,垃圾倾倒,河道水位顶托,雨水无出路。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市政排水管网或排水沟等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可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而现有的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海绵工程多是采用虹吸原理,工程量不仅大,而且现场施工面积较大、也比较复杂,其受地势和原有设计的限制,仅能就地吸纳、就地补给;尤其当强降雨时,会给市政排水管网带来很大的洪峰压力,其无法真正有效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另外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也无法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因为其在蓄释过程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及附带的其他环境影响(如已收集雨水二次污染,明水面滋生蚊虫等问题)等相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快速收集利用系统,该系统可以解决海绵城市建设中强降雨时给市政排水管网带来的洪峰压力,同时可以快速将地面雨水收集,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且该系统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快速收集利用系统,包括现有城市管网系统和无机纤维雨水蓄释系统,
现有城市管网系统包括雨水井、设在雨水井上方的雨水口、溢流管道和市政管网,溢流管道设在雨水井的上方部位,市政管网通过溢流管道与雨水井连通,雨水井下方依次为土壤层、地下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天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天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719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坑蓄水滴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岸边式取水泵房取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