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源防雷击的吸收电路和LED驱动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71389.7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8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江军;王宗友;邹超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崧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5B3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冯小梅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钳位电路 交流输入端 泄放电路 保险管 电源 雷击信号 吸收电路 一端连接 防雷击 输出端 输入端 雷击 导通 本实用新型 交流信号 钳位电压 输出 残压 泄放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防雷击的吸收电路和LED驱动电源,应用于LED驱动电源,包括:设置在交流输入端与LED驱动电源的输入端之间的钳位电路、设置在LED驱动电源的输出端的泄放电路和保险管;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二交流输入端,保险管一端连接第一交流输入端,另一端连接钳位电路;正常工作时,钳位电路和泄放电路不导通,交流信号通过保险管后流入LED驱动电源;遭遇雷击时,钳位电路和泄放电路导通,保险管和钳位电路将雷击产生的雷击信号钳位于钳位电路的钳位电压,泄放电路将从LED驱动电源的输出端输出的残压泄放到地。本方案通过在电源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钳位电路和泄放电路,将雷击信号有效泄放,有效保护电源和负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源防雷击的吸收电路和LED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LED的照明领域中,原有的隔离LED电源已无法满足市场的应用需求,对高性价比的非隔离电源更加青睐,客户对非隔离电源产品的安全及抗干扰能力非常重视,对产品的安规要求和抗雷击浪涌等防护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意味着非隔离电源的抗雷击浪涌的防护要与隔离电源的性能一样,对于电源部分与LED光源部分要求有更好的防护电路。
传统的设计方案是:是电源的EMI线路中采用电阻和气体放电管进行泄放,对于共模雷击浪涌来讲效果并不理想,传到输出端灯具上的共模残压仍非常高,严重时直接导致灯具LED光源击穿烧毁。目前,行业对非隔离电源的雷击浪涌共模残压抑制能做到的都在4KV以上,现有灯具的绝缘等级为2KV以下,较为薄弱,没有防雷击、浪涌装置,导致整灯不能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源防雷击的吸收电路和LED驱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源防雷击的吸收电路,应用于LED驱动电源,包括:设置在交流输入端与所述LED驱动电源的输入端之间的钳位电路、设置在所述LED驱动电源的输出端的泄放电路、以及保险管;
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二交流输入端,所述保险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交流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钳位电路;
正常工作时,所述钳位电路和所述泄放电路不导通,交流信号通过所述保险管后流入所述LED驱动电源;遭遇雷击时,所述钳位电路和所述泄放电路导通,所述保险管和所述钳位电路将雷击产生的雷击信号钳位于所述钳位电路的钳位电压,所述泄放电路将从所述LED驱动电源的输出端输出的残压泄放到地。
优选地,所述钳位电路包括:钳位电阻;
所述钳位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保险管,所述钳位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交流输入端;
所述钳位电阻包括压敏电阻。
优选地,所述泄放电路包括:一个第一压敏电阻和一个第一放电管;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LED驱动电源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放电管的第二端与所述LED驱动电源的机壳线一并接地;
或者,所述第一压敏的第一端连接所述LED驱动电源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放电管的第二端与所述LED驱动电源的机壳线一并接地。
优选地,所述泄放电路包括:一个第一压敏电阻和一个第一放电管;
所述第一放电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LED驱动电源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一放电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LED驱动电源的机壳线一并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崧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崧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713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