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母批量放置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70483.0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6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臻;黎董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星精密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 |
代理公司: | 44260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覃曼萍 |
地址: | 5107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母 塑件 螺母夹 夹持装置 夹持板 定位装置 夹持 模腔 气缸 推顶 推针 注塑 放置机构 人工成本 生产效率 一次注塑 注塑模具 定位板 定位柱 好位置 一次性 放入 容置 植入 模具 | ||
一种螺母批量放置机构,包括螺母定位装置及夹持装置,螺母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及多个定位柱,下一次注塑周期之前,先将各塑件螺母定好位置,待夹持装置一次性,批量将各塑件螺母夹持放入模腔内,能减少塑件注塑周期,提高塑件的生产效率;夹持装置包括推顶气缸、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多个推针及多个螺母夹持件,各螺母夹持件用于一一对应夹持各塑件螺母,推顶气缸的推动下,第一夹持板带动各推针一一对应推动各螺母夹持件内所夹持的各塑件螺母,将各塑件螺母精准地一一对应放置于注塑模具中各容置螺母的模腔内,植入模具后塑件螺母的位置、塑件螺母的方向得到进一步地保障,能提高塑件的质量,能减少利用人工放置塑件螺母的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母批量放置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螺母与塑胶需要一体化注塑成型的产品,为了避免后工序热融工艺步聚,需要让螺母与塑胶产品一起在模具内注塑成型,以提高产品成型效率,起到节省二次加工成本的作用。
然而,在螺母与塑胶一体化注塑的生产之前,即,螺母为塑件螺母,需要人工将塑件螺母一个个放入注塑模具中的每一个容置螺母的模腔内,一个塑胶件大概需要放入10~20多个不等的塑件螺母,例如,人手放入一个塑件螺母大概需要1~2秒钟的时间,一个塑胶件大概需要10~40秒的时间,一个模具中有两个塑胶件,则单纯只是把所有的塑件螺母放完,整个过程需要20~80秒的时间,长此以往,既降低了生产效率,又耗费了人工;并且人工将塑件螺母放入进模具中的过程,只是通过目视检测塑件螺母与模腔的位置,或根本未进行精准的对位检测,如此,导致植入模具后塑件螺母的位置、塑件螺母的方向得不到保障。
进一步地,由于注塑模具在上一次注塑完成后,模具上还有较多热量,在再次通过人手放入塑件螺母的操作时,模腔的内侧壁极易烫伤人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减少塑件注塑周期,能够提高塑件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塑件的质量,无需人手放入塑件螺母,以防止人手烫伤问题,以及能够减少人工成本的螺母批量放置机构。
一种螺母批量放置机构,包括:螺母定位装置及夹持装置;
所述螺母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及多个定位柱,每一所述所述定位柱的第一端用于对应套置一塑件螺母,各所述定位柱的第二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板上;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推顶气缸、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多个推针及多个螺母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推顶气缸的伸缩轴相固定,所述第二夹持板与所述推顶气缸相固定,各所述推针的第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板上,各所述螺母夹持件的第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板上,各所述推针的第二端分别滑动穿设所述第二夹持板,且每一所述推针的第二端对应滑动设置于所述螺母夹持件内,每一所述螺母夹持件的第二端用于对应朝向于一塑件螺母设置;
在一所述螺母夹持件中,所述螺母夹持件包括夹持套体、压紧胶圈及多个限位波珠,所述夹持套体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板上,所述夹持套体的第二端设置有螺母夹持腔体,所述螺母夹持腔体用于容置并夹持塑件螺母,所述推针的第二端滑动穿设所述螺母夹持腔体,且所述推针用于将塑件螺母从所述螺母夹持腔体内推出,所述夹持套体于所述螺母夹持腔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每一所述限位波珠对应嵌置于一所述限位孔上,各所述限位波珠用于共同压紧一塑件螺母,所述压紧胶圈分别与各所述限位波珠相顶持,用于将各限位波珠压紧在所述夹持套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机械臂,所述第二夹持板与所述机械臂相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工作台,所述定位板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多个对位件,各所述对位件的第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板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侧面上,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多个对位槽,每一所述对位件的第二端对应朝向于一所述对位槽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星精密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未经星星精密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70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自动插管机
- 下一篇:用于排出掉落物品的传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