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通径密封内藏式外刻槽耐高压密封钻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9794.5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0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施伟兴;徐君;顾炜炜;徐莲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汉威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17/2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圆柱面 公接头 密封圈 钻杆本体 大通径 本实用新型 螺旋刻槽 密封圈槽 密封钻杆 前端锥体 外锥螺纹 耐高压 内藏式 刻槽 钻杆 密封 水流量 施工效果 使用寿命 瓦斯抽采 锥度设计 过水孔 耐用性 内孔 内置 排渣 通径 通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通径密封内藏式外刻槽耐高压密封钻杆,包括公接头、钻杆本体和密封圈;所述公接头定在钻杆本体的一端;所述公接头包括外锥螺纹、外圆柱面和前端锥体;所述外锥螺纹固定在外圆柱面的外侧;所述前端锥体固定在外圆柱面的前端;所述外圆柱面的内部开设有大通径内孔;所述钻杆本体外侧开设有螺旋刻槽,内部开设有通孔,且在远离公接头的一端内部开设有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固定在密封圈槽内;本实用新型密封圈为内置模式,延长了使用寿命,增强其耐用性;公接头锥面的锥度设计的较小,使得过水孔的通径更大,增大了水流量大大提高了瓦斯抽采施工效果及效率;钻杆外圆柱面上有螺旋刻槽,提高钻杆的排渣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通径密封内藏式外刻槽耐高压密封钻杆。
背景技术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为了保证安全开采,需要打瓦斯抽采孔,通常需要多根钻杆连接以达到瓦斯抽采孔要求的深度,钻杆是穿过钻机机动力头,前端连接钻头或水力切割装置,后端连接高压水辫。工作时,通过钻杆将钻机转速和转矩传递到钻头,同时,进入高压水辫的高压水,通过钻杆流向钻头,进行冷却、排渣或切煤作业。由于钻杆在工作时,其承受的外部及内部载荷比较复杂,有作用在钻杆两端螺纹上的扭矩,又有钻机沿钻杆轴向施加的拉、压力,还有钻杆内部高压水产生的压应力,还有因地质条件不同而产生的弯曲应力等,使得钻杆折断,脱扣,弯曲,撕裂等失效形式。目前虽然普遍使用的有密封钻杆,三棱钻杆,圆钻杆,浅螺旋钻杆,外圆刻槽钻杆,但也存在不同的问题,两种常用的密封钻杆:一种是在公接头前端外圆周安装密封圈进行密封,通常由于井下工况环境恶劣,密封圈易损耗,使用寿命短,不耐用;另一种是公接头前端接有锥面,并将密封圈安装在母接头,解决上述密封圈易损耗问题,但由于母接头的锥面部分无法测量,加工需要专用设备进行操作,较复杂,且工期长,无法满足供应需求,而且这两种钻杆在深部地层瓦斯压力大的情况下,钻杆强度不足,工作时经常会发发生压死钻杆,造成钻杆丢失、钻孔失败的事故。三棱钻杆打钻时排渣效果好,但其强度低,且三棱一旦发生压钻现象,是难以处理的。圆钻杆排渣困难,目前已很少使用。浅螺旋钻杆杆体直径小,造成两端接头直径小,易发生滑扣等。外刻槽钻杆密封效果差,不能满足目前煤矿新工艺(水力冲孔)的需要。
现有技术中,钻杆两端接头螺纹锥度大,造成中心通水孔直径有限,从钻杆内部通过的水流量也有限,且在进行水力冲孔时难以由于钻杆内部水流在连接处经常出现泄露现象,不仅会造成水流的损失,还降低了水压,从而影响水力冲孔抽放瓦斯的效果。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使得巷道掘进缓慢,不利于煤矿高效开采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通径密封内藏式外刻槽耐高压密封钻杆,解决了以往钻杆钻杆强度低、密封性能差、加工难、排渣性能差以及通过水流量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通径密封内藏式外刻槽耐高压密封钻杆,包括公接头、钻杆本体和密封圈;所述公接头定在钻杆本体的一端;所述公接头包括外锥螺纹、外圆柱面和前端锥体;所述外锥螺纹固定在外圆柱面的外侧;所述前端锥体固定在外圆柱面的前端;所述外圆柱面的内部开设有大通径内孔;
所述钻杆本体外侧开设有螺旋刻槽,内部开设有通孔,且在远离公接头的一端内部开设有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固定在密封圈槽内。
进一步,所述大通径内孔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大通径内孔和通孔相通。
进一步,所述公接头和钻杆本体的连接关系为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一种。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通径密封内藏式外刻槽耐高压密封钻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汉威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汉威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97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水平段及水平井段上翅油气井连续油管串结构
- 下一篇:充填管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