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旧路基加宽拼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8875.3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8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荣;胡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71006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基 阶梯连接 阶梯缺口 横槽 通腔 加宽拼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 横断面 毛石 受力 浇筑混凝土 连接稳定性 固定设置 滑动套设 受力不均 碎石基层 连接端 混凝 浆土 损毁 渣层 混凝土 变形 铺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旧路基加宽拼接结构,包括原路基与新路基,原路基断壁上开设有阶梯缺口,且阶梯缺口横断面上均开设有横槽,阶梯缺口上放置有阶梯连接平台,且阶梯连接平台横断面上均开设有通腔,通腔滑动套设于横槽中,新路基自下而上分别铺设有碎石基层、混凝浆土渣层、碎毛石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路基上开设阶梯缺口,并在阶梯缺口上固定设置阶梯连接平台,有助于提升原路基的受力面积;同时通过阶梯连接平台上的通腔相原路基上的横槽中浇筑混凝土渣、碎毛石与混凝土,有助于提升阶梯连接平台与原路基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有助于增大新路基与原路基的接触面积,使得二者的连接端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受力不均造成的变形损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旧路基加宽拼接结构。
背景技术
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使得城市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同时也使得交通运输流量得以持续提升,我国原有的公路承载量已达到饱和状态,原有的公路长度和宽度难以满足现有的交通运输流量,亟需在原有的路基上进行长宽改造以提高其通行能力,进而适应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
然而经过多年的车辆载荷,高速公路原有路基的沉降变形已经达到稳定状态,而在新路基因为自身结构与路段地基原因,在与原路基共同承载的过程中极易造成受力不均,尤其在原路基与新路基的连接端位置,二者的连接对采用直线切面式结构,极易使新路面受力收缩,进而使延长与加宽的部分的路基填料还会产生压缩变形和沉降变形,这就使得新旧路基之间强度差异不同而产生差异沉降,最终导致新旧路基结合部位的路面结构出现严重的纵向开裂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新旧路基之间的连接缺乏坚固稳定性易导致导论变形损毁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旧路基加宽拼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旧路基加宽拼接结构,包括原路基与新路基,所述原路基断壁上开设有阶梯缺口,且阶梯缺口横断面上均开设有横槽,所述阶梯缺口上放置有阶梯连接平台,且阶梯连接平台横断面上均开设有通腔,所述通腔滑动套设于横槽中,所述新路基自下而上分别铺设有碎石基层、混凝浆土渣层、碎毛石层、混凝土层与沥青层,所述混凝浆土渣层与碎毛石层之间固定插设有一级钢塑格栅,且碎毛石层与混凝土层之间固定插设有二级钢塑格栅。
优选地,所述阶梯缺口与阶梯连接平台均为三段式阶梯结构,且阶梯连接平台与阶梯缺口垂直对应。
优选地,所述阶梯连接平台下端面与阶梯缺口上端面相抵,且三个通腔分别滑动套设于横槽中,且通腔下端延伸至横槽内。
优选地,所述碎石基层与阶梯连接平台底端齐平,所述混凝浆土渣层与阶梯连接平台下段齐平,且混凝浆土渣层通过下段上通腔延伸至下段横槽中,所述碎毛石层与阶梯连接平台中段齐平,且碎毛石层通过中段上通腔延伸至中段横槽中,所述混凝土层与阶梯连接平台上段齐平,且混凝土层通过上段通腔延伸至上段横槽中,所述沥青层与阶梯连接平台、原路基顶端齐平。
优选地,所述一级钢塑格栅底端固定插设于混凝浆土渣层中,且碎毛石层浇灌于一级钢塑格栅上,所述二级钢塑格栅底端固定插设于碎毛石层中,且混凝土层浇灌于二级钢塑格栅上。
优选地,所述阶梯缺口与阶梯连接平台纵断面两端上对应开设有螺纹槽与螺纹孔,且螺纹槽与螺纹孔中水平螺纹连接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原路基上开设阶梯缺口,且在阶梯缺口上利用横向设置的加强筋连接固定阶梯连接平台,并以阶梯连接平台为垫板铺设新路基,且使新路基的混凝浆土渣层、碎毛石层与混凝土层分别通过通腔进入三段式阶梯缺口的横槽中,有助于增强阶梯连接平台、新路基与原路基连接的牢固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88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