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网尾护套及光纤活动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7355.0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48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白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振东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G02B6/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套 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 双工接口 进线孔 基部 网尾 线缆 摇摆 光纤活动连接器 变形问题 厚度设计 数据连接 双工光纤 双芯线缆 分叉部 连接插 折断 布线 插拔 双工 跳线 推入 连通 合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尾护套,属于LC双工光纤跳线技术领域,其包括连接在一起且保持连通的基部和护套部,所述基部和护套部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定位孔和进线孔,所述定位孔和进线孔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和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双芯线缆在插入时能够自然合并,并经过分叉部后自然的从两个定位孔露出,以此来固定双工接头的插拔宽度,进而进行定位双工接口,避免双工接口前后分开摇摆不固定造成的连接插拔尺寸变形问题,导致连接插入不顺畅、数据连接不稳定的现象;而且,护套部的“小蛮腰”结构设计和厚度设计,能有效的降低推入难度,同时在不布线时护套部可任意摇摆,充分避免线缆弯曲半径过小造成的折断现象,有效保护线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跳线装置,具体是一种网尾护套及光纤活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纤跳线用来做从设备到光纤布线链路的跳接线,其有较厚的保护层,一般用在光端机和终端盒之间的连接,应用在光纤通信系统、光纤接入网、光纤数据传输以及局域网等一些领域。
现市场上100%的双芯光缆LC光纤跳线都采用了单独分离的网尾,这些网尾不能固定接头的左右摇摆,容易改变接口的插入宽度,导致插入不顺畅,不够稳定和精准。由于是单独网尾,在尾部是分开设计,线缆避免不了出现分叉、长短不齐的问题,会造成微弯损耗过大,导致产品数据不合格,并使产品整体的外观不够。更由于使用了分体设计,两个接头可左右互调,很容易发生交叉合并带来的交叉不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尾护套及光纤活动连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网尾护套,包括连接在一起且保持连通的基部和护套部,所述基部和护套部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定位孔和进线孔,所述定位孔和进线孔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和一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部和护套部使用塑胶材料一体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部和护套部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对芯线进行分开的分叉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叉部为V形结构,其尖端与进线孔相对,另一端与定位孔相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套部自与基部的连接处向远离基部处向内逐渐收敛,进线孔的形状与护套部仿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套部的表面镂空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线孔的内壁为六边形,且六边形相邻两边之间以圆弧过渡,使得护套部的厚度连续交替变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六边形相邻边的连接处较其余处的厚度薄。
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网尾护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双芯线缆在插入时能够自然合并,并经过分叉部后自然的从两个定位孔露出,以此来固定双工接头的插拔宽度,进而进行定位双工接口,避免双工接口前后分开摇摆不固定造成的连接插拔尺寸变形问题,导致连接插入不顺畅、数据连接不稳定的现象;而且,护套部的“小蛮腰”结构设计和厚度设计,能有效的降低推入难度,同时在不布线时护套部可任意摇摆,充分避免线缆弯曲半径过小造成的折断现象,有效保护线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网尾护套的结构示意图A。
图2为一种网尾护套的结构示意图B。
图3为一种网尾护套中护套部的端面示意图。
图4为一种网尾护套中基部的端面示意图。
图5为一种网尾护套中进线孔的端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振东,未经白振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73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缆接续盒
- 下一篇:一种耐侧压双接头铠装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