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EGR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7080.0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98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唐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2M26/32 | 分类号: | F02M26/32;F02M26/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陈小莲 |
地址: | 4022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流道 散热器 冷却装置 废气出口 废气进口 废气流通 排布 本实用新型 发动机工况 冷却效果 冷却效率 冷却需求 出液口 进液口 可调节 管径 冷却 平行 环绕 垂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EGR冷却领域,公开了一种EGR冷却装置,该EGR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和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中的三组冷却流道,三组冷却流道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废气出口端,三组冷却流道的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废气进口端,且三组冷却流道的管径均不同,靠近废气出口端的冷却流道垂直于废气流通路径环绕排布,靠近废气进口端的冷却流道平行于废气流通路径往复排布。本设计中的EGR冷却装置可调节冷却效率,满足不同的发动机工况下的冷却需求,且冷却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EGR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性能可调节的EGR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尾气排放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EGR,即废气再循环系统,发动机在燃烧后将排出气体的一部分分离出、并导入进气侧使其再度燃烧的技术。主要目的为降低排出气体中的氮氧化物(NOx)与分担部分负荷时可提高燃料消耗率。
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通常温度较高,然而废气的温度越低对发动机的NOx抑制作用越好,故EGR中装有冷却装置对废气进行降温。目前所使用的EGR冷却器,冷却流道设计固定化,无法调节冷却效果,不能适应不同发动机运转负荷,从而无法达到最佳的冷却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EGR冷却装置不能随发动机的工况变化而实时调节冷却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冷却性能可调节的EGR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EGR冷却装置,该EGR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和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中的三组冷却流道,三组冷却流道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废气出口端,三组冷却流道的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废气进口端,且三组冷却流道的管径均不同,靠近废气出口端的冷却流道垂直于废气流通路径环绕排布,靠近废气进口端的冷却流道平行于废气流通路径往复排布。
优选地,所述三组冷却流道各自为铜管。
优选地,所述三组冷却流道间的管径从小到大的比例为1:(1.05-1.5):(1.2-2),不同的管径对应不同的冷却效果,可根据发动机实时工况选择需开启的冷却流道及其组合方式。
优选地,所述三组冷却流道的形状各自为波纹圆柱型,用于增加冷却效率。
优选地,所述EGR冷却装置还包括阀门控制器,用于接受发动机转速和扭矩数据,并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和扭矩数据控制所述三组冷却流道的开闭以及各自的开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GR冷却系统可以实时的调节冷却效率。通过阀门控制器接收发动机的实时工况数据,控制各冷却液进口阀门的开闭及开度状况,从而实现了冷却效果的可控调节。同时使用特殊的冷却流道排布方式,第一:将冷却液进口设置在废气出口处一侧,使用温度最低的冷却液冷却出口的废气,增加了冷却效果,其次:靠近废气出口一侧的冷却流道垂直于废气流通路径环绕排布,增加冷却流道与废气接触面积使该区域的冷却效率达到最佳;靠近废气出口一侧的冷却流道平行于废气流通路径往复排布,该区域的冷却效果分布均匀,最后,冷却流道的构造为波纹圆柱流道,进一步增加冷却效率,所述构造相互结合,达到更佳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EGR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EGR冷却装置中冷却流道的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EGR冷却装置中冷却流道形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散热器 2废气进口
3废气出口 4阀门控制器
5冷却流道 51冷却液进口
52冷却液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7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