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矫直辊启停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6715.5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8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夏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立志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矫直辊 旋钮 输入端连接 传动装置 急停按钮 启停 本实用新型 转速传感器 低速档位 高速档位 控制系统 启停控制 驱动电机 电源 复合矫直 转速控制 输出端 输入端 档位 钢轨 轧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矫直机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矫直辊启停的控制系统,用以解决矫直辊快速启停而产生的钢轨黑印问题。包括PLC控制器、矫直辊转速传感器、传动装置、矫直辊驱动电机、启停控制箱和电源;其中PLC控制器分别与矫直辊转速传感器、传动装置连接,传动装置与矫直辊驱动电机连接;启停控制箱包括第一旋钮和急停按钮;第一旋钮具有两个转速控制档位,分别是低速档位和高速档位;电源同时与急停按钮的输入端、第一旋钮的输入端连接,急停按钮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旋钮的低速档位与PLC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旋钮的高速档位与PLC控制器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轧钢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矫直机领域,特别涉及用于矫直辊启停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复合矫直机的矫直辊都是单独电机传动,各电机性能不尽相同,在高负荷、高速度启停矫直机时,矫直辊的旋转速度不同步,低速时表现不明显,但是带负荷快速启动、停止时矫直辊与钢轨间产生滑动的现象特别明显,导致钢轨与矫直辊咬合点处产生矫直黑印,影响钢轨质量,产生了大量废钢;打乱了生产节奏,影响生产;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矫直辊启停的控制系统,用以解决由于矫直辊快速启停而产生的钢轨黑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矫直辊启停的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矫直辊转速传感器、传动装置、矫直辊驱动电机、启停控制箱和电源,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矫直辊转速传感器、传动装置电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矫直辊驱动电机电连接;
所述启停控制箱包括第一旋钮和急停按钮;所述第一旋钮具有两个转速控制档位,分别是低速档位和高速档位;所述电源同时与所述急停按钮的输入端、第一旋钮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急停按钮的输出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旋钮的低速档位与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旋钮的高速档位与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为了便于矫直机正反转控制,所述启停控制箱还可以包括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具有两个转向控制档位,分别是正转档位和反转档位;所述第二旋钮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旋钮的正转档位与所述PLC控制器的第四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旋钮的反转档位与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五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为了便于观察启停控制箱对矫直辊转速的控制状态,所述启停控制箱还包转速状态指示灯,所述转速状态指示灯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向矫直机中增加专门的启停控制箱,方便了操作人员对矫直机进行启停控制,通过启停控制箱可以向PLC控制器输出用于启停的过渡信号,从而便于矫直机的矫直辊在启停时速度过渡,有效的解决了矫直机原有启停控制系统急停或者急启,导致钢轨矫直时产生黑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为实施例中启停控制箱平面布置图。
图中编号:K1为第一旋钮,K2为第二旋钮,VDD为电源,100为PLC控制器,200为启停控制箱,K11为第一旋钮的低速档位,K12为第一旋钮的高速档位,K21为第二旋钮的正转档位,K21为第二旋钮的返转档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矫直辊启停的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矫直辊转速传感器、传动装置、矫直辊驱动电机、启停控制箱和电源,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矫直辊转速传感器、传动装置电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矫直辊驱动电机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6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