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全景照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4531.5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0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劼;姚远;王海涛;张国伟;董亭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1K9/69 | 分类号: | F21K9/69;F21V5/04;F21V5/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许美红 |
地址: | 43022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面 透镜 全景照射 折射面 全景照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 环带 光源 回转对称非球面 电路板 球面 紧凑安装 均匀照明 两次反射 透镜支座 占用空间 照明效果 折射表面 灯罩 出射光 同光轴 发散 白光 发射 压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紧凑型全景照射装置,由灯罩、全景照射透镜、透镜支座、电路板、光源同光轴紧凑安装在一起,所述全景照射透镜包括第一折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折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折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折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为环带的球面或回转对称非球面,光源发出白光,透过全景照射透镜的第一折射表面压缩发散角度,经过全景照射透镜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两次反射,形成出射光,最后通过全景照射透镜的第二折射面发射出去。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紧凑型全景照射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照明效果良好,可实现360°环带的均匀照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凑型全景照射装置。
背景技术
全景照射装置作为环带区域以外视场角无杂光要求时使用的光学主动照明装置,具有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其无需旋转或者放置多个光源组、照明均匀的特性使其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环境,可应用于对全景照明有需求的领域,只需要一个面(体)光源加上一个透镜就能实现全景照明,如周视警戒灯,安防照明灯,航行用的灯塔等。
传统的照明装置一般采用旋转LED光源直接出光,或者多个圆周均布的光源组件实现圆周环带照明。旋转LED光源效率低,且无法保证良好的照明效果,而多个圆周均布的光源组件则无法实现均匀的环带照明。随着环带视场的全景照明镜头的出现,巧妙地改善了这一现状,使得提供一种环带360°全景照明装置得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旋转LED光源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紧凑型环带360°全景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紧凑型全景照射装置,所述散热底座上安装所述透镜支座,所述透镜支座上固定所述全景照射透镜;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散热底座上,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且光源置于所述全景照射透镜正下方,所述灯罩罩设在所述全景照射透镜外部并固定于所述散热底座上,所述灯罩、全景照射透镜、透镜支座、电路板、光源在同一光轴上;
所述全景照射透镜包括第一折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折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折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折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为环带的球面或回转对称非球面。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光源发出白光,透过所述第一折射表面压缩发散角度,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两次反射,形成出射光,最后通过所述第二折射面发射出去。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光源为LED光源,发出具有一定发散角的白光。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全景照射透镜为通过一次成型的树脂或玻璃材料制成的透镜,光谱透过范围为400nm~1080nm。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折射面镀减反膜,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镀反射膜,所述第二折射面镀增透膜。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灯罩为单片高透光率球形树脂材料的罩体,其内表面上方为回转对称球面或非球面,并与所述全景照射透镜的第一反射面表面接触配合。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透镜支座与所述全景照射透镜的第二反射面表面接触配合。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路板为由陶瓷烧结而成的导热陶瓷基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透镜支座之间设置有所述调焦隔圈。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透镜支座与所述散热底座之间依次通过所述调焦隔圈和所述电路板叠层同光轴配合,并由三个中心对称的螺钉固定于散热底座上。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底座为圆周分布散热翅片的铝质散热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未经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45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